電纜敷設由專人指揮,用對講機進行聯系,牽引過程中派人監視轉角位置,保證電纜轉角半徑及電纜行走順暢,防止損傷電纜
1.0.1 為了防止和減少高層民用建筑(以下簡稱高層建筑)火災的危害,保護人身和財產的安全,制定本規范。 1.0.2 高層建筑的防火設計,必須遵循“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工作方針,針對高層建筑發生火災的特點,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
高層建筑 10層及10層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 房屋高度 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框架結構 由梁和柱為主要構件組成的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結構。 剪力墻結構 由剪力墻組成的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結構。 框架-剪力墻結構 由
高層建筑箱形與筏形基礎技術規范內容豐富詳實,并且可以供廣大網友下載參考并學習。
2019年最新修訂,僅供各單位技術人員參考。對設計單位設計參考、施工單位技術指導非常適用。
工程規模:本工程地下2層、主樓為地上36層,裙房為地上4層,總建筑高度148.8m,建筑工程總建筑面積69150 m2,地下14133 m2,地上55017 m2。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不斷擴張,城市的土地日趨緊張,高層建筑如同雨后春筍般的在全國各個大中城市拔地而起。它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使用空間,更多的綠地面積,同時也豐富了城市的輪廓線,使城市變得更加美麗。然而它也給人們帶來了一系列的
本文主要結合作者參與管理施工的某高層建筑施工項目案例,介紹了高層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措施,并從施工管理方面進行了探討和闡述。
摘 要:指出選擇合理的給水方式是高層建筑消防給水系統設計的關鍵。提出建筑高度是確定高層建筑消防給水系統系統豎向分區的主要因素。當建筑高度小于70m左右時,采用不分區的給水方式;當建筑高度大于70m左右時,應采用分區給水方式。應結合工程實際情
能耗組成及特點分析高層建筑容納人數眾多,信息處理量大。為保持正常的運作,高層建筑在電梯、空調、供水、供暖、管理等方面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主要的消耗形式包括電、煤、天然氣以及集中供熱的蒸汽和熱水等
當看到林立在街道或廣場的高層建筑時,一種高大雄偉的氣勢撲面而來。須知建造大體積的建筑物在施工方面有很多講究和經驗
高層建筑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引起重視和發展,除了城市建設的布局需要以外,土地資源的稀缺性也推動著高層建筑的研究。高層建筑結構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促使高層建筑的結構更進一步的提高,主要是新材料、抗震、低碳及新技術的廣泛應用。
本文圍繞高層建筑結構,總結了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特點以及提出了高層建筑結構分析和各種體系相對應的方法,為實際高層建筑結構分析與設計提供一定參考。
美國建筑抗震設計的規范用傳統方法包含在ASCE 7和其它相關標準中。這些方法通過被引用而包括在美國《國際建筑規范》(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中。由美國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聯合在一起的結構、巖土工程師和研究人
暖通空調設計從承擔的設計任務的性質、規模和復雜程度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建筑新的使用功能對建筑設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暖通空調已成為現在化建筑必不可少的重要設施。由于建筑市場的快速發展,空調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不斷從國外引進,使國內的空
現代高層建筑是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起來的,是商業化、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結果。現代高層建筑的發展有利于節約用地、解決住房緊張,減少市政基礎設施和美化城市空間環境。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高層建筑是現代化城市的標志。
摘要: 在高層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連在一起,裙房包圍了主樓的大部分。從傳統的結構觀點看,希望將高層與裙房脫開,這就需要設變形縫;但從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設縫。因為設縫會出現雙梁、雙柱、雙墻,使平面布局受局限
人們需要經常留意并熟悉所處建筑的逃生指示圖。此外靠自然光“充能”并足夠明亮的磷光涂料也被用于扶手、樓梯和逃生標記上。超高層建筑內多采用此類技術,所以火災發生時,可跟著樓內的綠色箭頭走。撤離時切忌猶豫不決,跟著人群亂轉。
[論文摘要]文章分析高層建筑結構的六個特點,并介紹目前國內高層建筑的四大結構體系: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和筒體結構
本資料為高層建筑結構概念設計,主要內容: 1荷載 2. 結構設計的荷載組合 與荷載效應組合 3. 結構穩定、傾覆與基礎埋深 4. 結構抗扭 5. 框筒與筒中筒結構 6. 結構抗彎剛度與抗扭剛度的關系 7.《高規》建議的高層建筑 結構分析模型
摘 要: 本文結合工程實例,探討高層建筑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防煙樓梯間和消防電梯合用前室的防煙設計;地 下儲藏室、地上商場大面積空間、自動扶梯、地下汽車庫的防排煙設計,闡述高層建筑防排煙系統的設計要點,并且在設計汽車庫、商場等大面積場所防排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土地價格的日益高漲,高層建筑應運而生,對抗震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科學研究顯示,全球進入了地震多發期,防震減災工作任重而道遠。
高層建筑作為功能和結構的需要,解決不均勻沉降、砼收縮變形、砼溫差應力等情況,使用后澆帶代替永久變形縫在高層建筑設計和施工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現行規范、規程的不一致性給設計和施工帶來了較大的難度,通過近年來在各地工程的參觀學習和在工程中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