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底板配筋密集、體量巨大、梁柱節點插筋復雜,難于成活后調整,所以必須制定原則上地梁由上至下,底板由下至上,柱插筋在底板下鐵后底板上鐵前施工,先地梁鋼筋施工,后底板鋼筋施工的綁扎順序,綜合考慮箍筋、插鐵綁扎,防止因梁板截面尺寸大、鋼筋密集而
將墻身處預留鋼筋調直理順,并將表面雜物清理干凈。按圖紙要求將網片就位,網片立起后用木方臨時固定支牢。然后逐根綁扎根部搭接鋼筋,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兩端共綁3個扣。同時將門窗洞口處加固筋也綁扎,要求位置準確。如門窗洞口處預留筋有位移時,應作成燈
內容簡介 本細則根據施工設計圖、《公路橋涵施工及驗收規范》、《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及我單位施工經驗為依據編制。 一、鋼材質量檢驗 1、采購入庫鋼材應有原材料制造廠的質量證明書(產品合格證),并按不同廠家分批存放。 2、進行外觀檢查,如有無
加工前提條件 1、鋼筋應具備原制造廠的質量證明書及出廠合格證。 2、鋼筋進場前必須按批抽取試件做原材試驗,其質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鋼筋:有出廠合格證,力學性能復試合格。當加工過程中發生脆斷等特殊情況,還需作化學成分檢驗。鋼筋表面清潔應無銹蝕及油污。
本標準規定了鋼筋安裝施工工藝要求、施工方法和質量檢驗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筑的鋼筋安裝施工,不適用于特種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施工。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中的打鋼筋混凝土預制樁工程。 2.1 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 預制鋼筋混凝土樁:規格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并有出廠合格證。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直徑14~ 40mm的Ⅰ~Ⅱ級豎向或斜向(傾斜度4∶1范圍內)鋼筋的連接。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構筑物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直徑20~40mm的帶肋Ⅱ~Ⅲ級鋼筋徑向擠壓連接施工。
格構柱主要包括鋼立柱和立柱樁兩部分,上部鋼立柱為鋼構件,下部立柱樁為鋼筋混凝土鉆孔灌注樁基礎,施工工藝如下: 鉆架定位→鉆孔→第一次清孔→測孔深→安放鋼筋籠→固定安放格構柱→下導管→第二次清孔→測孔深(合格后)→安放隔水球→灌注砼→鉆機移位
A.鋼筋:有出廠合格證,力學性能復試合格。當加工過程中發生脆斷等特殊情況,還需作化學成分檢驗。鋼筋表面清潔應無銹蝕及油污。 B.綁絲:可采用20~22號鐵絲(火燒絲)或鍍鋅鐵絲(鉛絲)。綁絲的切斷長度不應過短或過長,滿足使用要求即可。
鋼筋加工制作時,要將鋼筋加工表與設計圖復核,檢查下料表是否有錯誤和遺漏,對每種鋼筋要按下料表檢查是否達到要求,經過這兩道檢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實樣,試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鋼筋要掛牌堆放整齊有序。
鋼筋錐螺紋連接施工工藝標準,加工鋼筋錐螺紋時,應采用水溶性切削潤滑液;當氣溫低于0℃時,應摻入15%~20%亞硝酸鈉。不得用機油作潤滑液或不加潤滑液套絲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的鋼筋及埋件手工電弧焊。 2.1 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 鋼筋:鋼筋的級別、直徑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有出廠證明書及復試報告單。進口鋼筋還應有化學復試單,其化學成分應滿足焊接要求,并應有可焊性試驗。預埋件的錨
本工程為鋼筋混凝土抗滑樁,本文從挖孔、孔壁支撐、孔內爆破、孔內出水處理、鋼筋籠的制作安裝及灌注混凝土、抗滑樁施工注意事項幾方面詳細論述工藝
1)依據設計資料,復核承臺軸線控制網和高程基準點。確定承臺十字軸線,并用墨線彈在施工墊層地板上。經駐地監理工程師核查、批準后綁扎。 2)劃鋼筋位置線:按圖紙標明的鋼筋間距,算出底板實際需用的鋼筋根數,一般讓靠近底板模板邊的那根鋼筋離模板邊為
對厚達2600mm的大截面防輻射鋼筋混凝土結構,從施工排架支撐的設計與計算做起,優化施工5-藝,合理配制混凝土,對混凝土施工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澆筑、降溫和養護措施,使結構達到了無裂縫的設計要求。
6.2.1 綁扎暗柱 箍筋彎鉤疊合處應上下錯開.彎鉤角度應為135度,彎鉤的平直段長度為10d。 6.2.2 綁扎過梁 暗柱鋼筋綁扎完后,應在暗柱上標明連梁的上下皮主筋位置(均要考慮保護層)。綁扎前要把連梁箍筋套入。側箍筋應進暗栓1個,距洞
建筑施工現場的塔吊安裝直至拆除的詳細工藝,全文共16頁 1、 塔機中心位置布置: 本大廈施工塔吊設置在18軸與20軸之間,塔身外邊距建筑物側邊5m,塔身附墻支架拉結在A軸與18、20相交的柱上 2、 塔機基礎 采用天然地基梁板基礎,基礎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