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規》11.4.11-3提到柱的長邊與短邊之比不宜大于3,那么當大于3時怎么處理呢?有沒有什么特殊要求?如軸壓比,配筋率等。(長邊與短邊之比為3~4之間),望高手賜教!
現在設計一個單層廠房,跨度12米(單跨),柱距6750,總長度僅為30多米。計算結果,按l/b取1.2的話,基礎尺寸是3100*3700,按l/b取2的話,基礎尺寸是2200*4400。看上去按l/b=2核,基底面積更小,今天為這個事很郁悶,師傅說至少取到2,意思是還可以更大,但我覺得這樣設計出來的基礎已經很是奇形怪狀了,請問高手,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我搜索了之前的帖子,發現很多人說基礎尺寸的比例應該在區間[1.1,1.6]內,我想問這個比例是在哪個規范上的?我今天翻了下基礎規范,沒有找到相應條款,我師傅叫我去翻課本,暈!急問達人,這個項目要求周末出圖,現在上部結構已經基本結束,但這個基礎讓我很頭疼!附圖:pkpm中按1:2長寬比核出的基礎圖,好多基礎合并成了聯合基礎!暈!附件圖中云線圈出處是我這個問題問到的地方。文件沒辦法上傳,老提示錯誤!大家講究幫忙解答一下!平面圖大家應該可以想象吧!
如題,靜力手冊上只給出了Lx/Ly小于等于2的表格,所以PKPM計算板選擇塑性算法時,對于長寬比大于2小于3的板軟件強制按彈性板計算,我想問一下塑性板可以計算長寬比大于2小于3的情況么?
物料平臺承載面積不宜大于20㎡;長寬比不應大于1.5∶1。 請問這個長寬比是指懸挑部分的長:寬,還是總長:寬?
因為業主要求,柱子不能外露太多,所以只好做成奇形怪狀的形狀,也就是說做成扁的,。層高和軸網大小應該都是常見高度和跨度,8層高,地震烈度七度半。 審圖公司認為,截面長寬比大于5,應該按短肢剪力墻設計。但大家都知道按短肢剪力墻設計,比較麻煩,高規和抗規對短肢剪力墻的使用有很多要求。 我認為也可以在pkpm計算時把這些豎向構件按柱子輸入和設計,不一定非得按照規范要求去做,而且,按框架結構設計的話,位移限值是1/550,不是剪力墻的1/800,比較容易滿足,而且柱子一般來說,基本不像剪力墻那樣難調,動不動就超筋什么的。多省事啊!單位總工也沒表示太多異議的。不過審圖公司態度也很強硬,居然說截面長寬比這么大,尤其是大于8的時候,這樣的豎向構件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肯定是墻的受力特征而不是柱子的受力特征。 小弟認為:只要控制這樣的豎向構件在水平力作用下的變形特征是剪切變形,它就是柱子的受力特點,而如果是彎曲變形,則是墻的變形特點。所以我堅持認為我設計的柱子長寬比畢竟最大的不超過10,也就是最大的300寬3000長而已,不是那種動輒5、6米長的墻,水平地震力下的受力特點肯定
最近在做畢業論文,比較pk與satwe的區別 。宿舍樓工4層, 案例1:橫框架3框,縱框架4跨。案例2:橫框架3框,縱框架10跨。分別用pk與satwe計算其內力,拿出某軸線框架的內力作比較。不知哪種案例用pk算的更準?
想請教各位,沉淀池顆粒去除率計算公式(甘布公式)推導中,去除率Ei=Ui/(Q/A)=Ui/U0,那么公式P=U1/U0*P1+U2/U0*P2+...,這里面Ui/U0*Pi沒懂具體表示什么意思,如果也表示去除率,那么跟Ei有什么不同
沉淀池的設計資料,需要各種沉淀池的參數,適用范圍,優缺點。不知道有哪位大神有資料,望能資源共享一下,或者做一下點評回復也可行,小弟在此先謝謝了
(單選)理想沉淀池與實際沉淀池相比,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 (A)由于紊流的影響,懸浮顆粒的沉降速度比理想的小,會導致實際沉淀池效果低于理想沉淀池
沉淀池出水經溢流槽收集后通過管道流向清水池,請問管道的尺寸因該怎么確定?流量100m?/h的情況下DN300的管道是否能滿足要求?應該怎么計算?
沉淀池的結構及工作原理視頻
這些天看沉淀池設計時就感覺到,看是能用兩方法做,其實第一種一般設計人員是不會去采用的,即肯奇理論和泰爾美什費區法。如果這種方法在不做實驗的基礎上能用于設計就好了。
我們水廠在建設過程中遇到一個問題,加礬泵距離混凝池太遠了,(由于布局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我們水廠建在市中心),不知道有什么補救的措施?謝謝。。。
最近看了一下2005年的室外排水設計規范,其中給出的一些建議參數如下:本條系根據國內污水廠斜板(管)沉淀池采用的設計參數和運行情況,作了相應規定。1 斜板凈距(或斜管孔徑)為45~100mm,一般為80mm,本條規定為80~100mm;2 斜板(管)斜長一般為1.0~1.2m;3 斜板(管)傾角一般為60°;4 斜板(管)區上部水深為0.5~0.7m,本條規定為0.7~1.0m;5 底部緩沖層高度0.5~1.2m,本條規定一般為1.0m。表面水力負荷:1.2~3m3/m2•h;固體負荷小于150kg/m2•h。6.5.16 規定斜板(管)沉淀池設沖洗設施的要求。根據國內生產實踐經驗,斜板上和斜管內有積泥現象,為保證斜板(管)沉淀池的正常穩定運行,本條規定應設沖洗設施。各位覺得這些參數在設計時是否可行?平時大家在設計時所選范圍在多少?另外想問下反沖洗強度如何確定,反沖洗進水管如何布
厭氧沉淀池是個不正式的稱呼,所以我實在不知道這是什么池子,沉淀池怎么帶厭氧功能?或者說厭氧池怎么帶沉淀功能?是不是UASB池啊?還有,因為我現在在寫畢業論文,導師給我的污水處理工藝單元里就有這么一個“序批式厭氧沉淀池”,好嘛!還要加個序批式,那又是什么池子?翻書找不著,網上是有這么個東西,但什么都沒說,都不知道它的工藝參數怎么設計,所以特向高手求助,希望有人能提供些資料,萬分感激!
請問關于沉淀池混凝,我廠是平流沉淀池,加藥是聚合氯化鋁.原水濁度一般都在10度左右,請問加藥點是在一泵管道上還是在沉淀池進水口.在哪處絮凝效果和沉淀效果可能好一些!!我廠是平流沉淀池,有折板反應區,加藥也只加PAC,PAC加到反應區進口,出廠水一般在0.5度左右.問題是在沉淀池出水處礬花明顯,沉淀池進口濁度和出口相差不大,總覺得混凝反應時間太短,而且雙閥濾池負擔重,反沖洗水很臟.我廠沉淀池是后來建設的,以前雙閥濾池負擔沒這么重.以下是我摘寫連續檢測沉淀池進出口的濁度:2009.02.10 進:7.28 出:7.012009.02.12 進:6.96 出:6.562009.02.18 進9.26 出:8.162009.03.09 進:10.28 出:8.262009.03.11 進;11.25 出:9.262009.04.11 進:9.68 出:8.212009.04.13 進:8.86 出:7.65按說是不是沉淀池出水濁度是不是要在8度以下的啊!謝謝我前一陣子嘗試了在一泵吸水井加PAC,
豎流式沉淀池,挺好用。但是我對于反射板怎么安裝固定有點迷惑,設計手冊上我實在是沒有找出答案。我們做的工程是在下面焊了三個三角鐵,反射板再焊到三角鐵上。比較丑。不知各位牛人是怎么做的?
我廠混凝沉淀工藝段采用的是斜管沉淀池,池子的各項參數都符合設計規范要求,但就是進水量在小于設計流量時礬花就已經不能下沉,漂浮在斜管上方。請教各位高手是什么原因,!謝謝
沉淀池表面負荷的問題~! 一般 按 設計手冊上 只給了 一個數值范圍 我想問的是 這個范圍太廣泛 究竟我要怎么取呢? 比如 范圍 1.0--2.0 我究竟是取 1.0好呢 還是 2.0 好呢? 這個就是很模糊了。!還有就是前后兩個沉淀池 這兩個池子的取值又應該是怎么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