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澆筑時,為了保證其整體性良好,每個結構構件最好一次澆筑完畢,中間不停歇。如果因構件混凝土量大,中間需要停歇,則停歇的時間應盡量縮短,應在前層混凝土凝結前將次層混凝土澆搗完畢。規范規定一般停歇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否則,應當待混凝土抗壓強度不低12千克每平方厘米時,才能繼續澆搗。因為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和水泥經拌和后2小時開始初凝,但還不具備強度,如繼續澆搗會使已澆搗好的混凝土因受震動而破壞凝結作用,所以必須待混凝土能夠抵抗外來震動時,允許繼續澆搗,這時兩層混凝土之間就產生了施工縫。 水工建筑物的構件混凝土工作量都比較大,一次澆筑的機會不多,特別是基礎與上部結構一般都分兩次澆筑,即先澆筑基礎混凝土,然后在基礎上支模再澆筑上部結構混凝土。因模板工作量大,支模時間較長,有的長達2天。這樣兩次澆筑的混凝土之間就產生了施工縫,如不加處理,勢必影響基礎與上部結構的整體性和防滲性。因此,施工規范規定:對施工縫應認真處理。 過去對施工縫的處理,都采取人工鑿毛、刷毛、沖毛、高壓水槍沖刷等辦法。這些辦法都行之有效,但是沖毛的時間隨氣溫而異,春秋季節,在澆筑完畢后10~1
施工中,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筑,少留施工縫。必須留設施工縫時,應埋設好止水條或止水帶,以提高混凝土抗滲能力,保證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目前,施工縫防水的構造作法主要有三種:(1)在施工縫處的迎水面外貼止水帶或刷防水涂料、抹防水砂漿;(2)在墻中固定遇水膨脹止水條;(3)在墻體中部埋設止水帶。其中第一種作法屬外作法,施工較容易,后兩種作法固定止水條和止水帶比較困難。本文主要介紹在實際工程中總結的固定止水條和鋼板止水帶的兩個小技巧。 一、遇水膨脹水條固定方法 通常在施工縫處固定膨脹止水條的難點主要有兩個,第一是在固定止水條時。下層混凝土強度已經非常高了,釘鋼釘非常困難;第二是在固定止水條時上部墻體鋼筋已經綁扎成型,用錘子固定不易操作。 解決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在下層混凝土剛剛澆筑完成時,將鋼釘插入混凝土,待固定止水條時只要用力一按,就可以固定牢固了。具體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鋼釘間距在800-1000mm之I司,不宜過大。埋設時釘尖應該向上。 (2)鋼釘應埋人新澆混凝
混凝土施工縫的留設及問題處理張小麗( 山西省冶金設計院, 山西太原, 030001)
在超厚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往往采用“分層分段”的施工方法,這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水平施工縫,對于較大面積的水平施工縫,目前用的較多的大致有以下兩種方法:1、 傳統方法 傳統的處理方法為人工鑿毛、風鎬打毛、風砂槍和高壓水沖毛。但這些方法普遍存在著勞動條件差、強度大、功效低、進度慢和混凝土損失大的缺點。且機械打毛容易造成深層混凝土的松動和裂縫,降低混凝土的整體性,與毛面處理的初衷相悖,且此類大體積混凝土往往在水平縫處設計有較多的豎向插筋,更加大了施工的難度。 2、 “緩凝劑”法 針對傳統方法的種種缺點,也可采用檸檬酸、糖蜜、木鈣及其它緩凝減水劑等水溶性物質,來處理混凝土水平施工縫。其大致方法是將上述物質配置成一定濃度的溶液,將此溶液涂刷在新澆筑的混凝土表面上使之形成緩凝層。經10~20小時后,待緩凝層以內或以下的混凝土硬化到一定的強度,用水沖刷形成毛面。但這種方法根據實際使用經驗,也存在以下缺點: 1)此類溶液對混凝土表面吸附性差,實際應用中極難做到涂均勻;導致倉面呈“花臉狀”,還需二次處理; 2)由于不能做到均勻涂刷,使得局部摻
施工縫的處理常用的就是清理+鑿毛鑿毛也實際上是增加混凝土的粘結界面但是這個重新處理澆筑的粘結力有多大?是怎么算的?能保證構件抗剪嗎?像鋼結構就是有抗剪鍵或者栓釘,也可以有理論計算,混凝土這個咋算啊?
作者:邱玉深(遼寧省鐵嶺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摘要:混凝土澆筑應連續不間斷地進行,以免出現減弱結構受力性能及變形特征的施工縫。本文對慣用的“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八字施工縫位置的留置原則提出商榷意見,并提出“便于施工”且“受力較小”的留縫原則。指出施工縫界面的技術處理方法和處理質量是保證施工縫能夠安全可靠工作的關鍵及決定因素,并提出水平構件的施工縫不應一律做成豎直縫。關鍵詞:施工縫;界面;受力較小;剪力較小;便于施工;抗剪強度
小施工縫不用說啦,鑿就可以,但對大面積的施工縫(如橋梁箱梁的施工縫),如果還用鑿毛的方法,工作量太大,請問關于施工縫的處理有沒有其他好辦法?
冬季施工混凝土沒有進行覆蓋,導致樓層表面5mm至1cm厚度混凝土有凍傷現象,已經做過回彈法檢測,結果顯示強度很低,請問各路神仙大俠如何處理,小弟竭誠跪求!
摘 要:本文利用新老混凝土接續實驗及理論分析的科研成果, 結合框架結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柱子施工縫, 提出施工縫設置及接續處理的新方法并討論其理論根據, 用于指導施工, 提高施工質量。 關鍵詞:混凝土施工縫粘結性能接續 引言 大量工程結構震害實例表明,框架結構節點普遍破壞較重,往往導致結構失效,中外學者分析表明,這是多方面的原因,包括設計失誤,沒有加強節點強度,實現強節點強錨固等原因。同時施工中也存在施工質量弱點, 難于保證設計預期目標。施工中新老混凝土施工間隔期,接續面方位,接續面處理方法,新老混凝土生熟配料及振搗控制質量都密切的影響著節點粘結強度,因此在框架結構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每一層柱子施工中必然與下層柱子存在施工縫,怎樣留置施工縫,怎樣處理施工縫,使工程質量不受影響,保證砼結構的安全性,更顯得尤為重要。 1、當前框架結構梁柱節點施工方法及缺陷 (1)早期在一般的框架結構施工中,澆注完一層柱子后,進行支模,模板安裝完成后才進入下道工序澆注上層梁混凝土,因此根據施工工期及人,材,機等情況, 新老混凝土接續間隔期長短不一,
水泥混凝土水泥路面施工縫、斷板現象比較突出,除了鋼纖維混凝土修復、加鋼筋網短板處理、環氧樹脂修復之外還有什么切實可行的辦法?求大蝦們給點建議,很焦額!
抗震等級為一級或特一級框架-剪力墻結構或剪力墻結構中施工縫超限大家通常如何處理??
在 清水混凝土 施工的過程中,根據施工的要求對清水混凝土施工縫有一定的留設,在對這些縫隙進行留設的過程中,應該嚴格的按照工程要求進行,并且在施工后的縫隙應該及時的進行修補,并對其做防水保護,以確保其不對混凝土建筑造成外觀以及質量上的影響。 1 、
閥門井也好,水封井也好,一般都是預制的,少數現澆的,但是施工單位圖方便都是分2次澆筑,而且不設置止水帶。施工縫的位置沒有止水的措施。 規范里面也沒有相關的硬性規定,從哪里可以找到設置止水措施的依據呢?
人防規范中3.7.2,下列各項應該工程施工、安裝時一次完成:現澆的鋼筋混凝土和混凝土結構構件.........按照這一條,是否說混凝土結構在人防施工的時候不能留施工縫?怎么理解“一次完成”?
隨著建筑業的發展,鋼筋混凝土結構應用越來越普遍,在現澆混凝土施工 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施工縫的設置和處理問題。施工縫的質量、位置 直接影響整個建筑結構的質量與安全,因此必須嚴格控制施工縫的質量。 現 行 施 工 規 范 雖 然 規 定 了 混 凝 土 梁 、柱 、板 的 施 工 縫 留 置 位 置 和 處 理 方 法 , 但是不夠具體,無法滿足實際施工的需要。筆者根據平時的施工經驗,現 對施工規范中有關施工縫的規定并結合實際情況談幾點看法: 一、嚴格控制施工縫的留置位置正確 由 于 混 凝 土 抗 拉 強 度 低 ,僅 為 抗 壓 強 度 的 7%-14%( 平 均 約 為 10%)最 合 理,施工縫宜留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1、 施 工 規 范 中 規 定 的 “ 柱 應 留 水 平 縫 、 梁 板 墻 應 留 垂 直 縫 ” 比 較 片 面 , 沒有對混凝土構件作出統一規定,例如,混凝土樓梯如果說留水平縫或垂 直縫都是不合適的。應規定為:使施工縫接縫面與結構的縱向軸線垂直。 2、 對 于 大 體 積 混 凝 土 , 由 于 澆 注 數 量 大 , 整 體
本帖最后由 小角色 于 2013-5-8 09:32 編輯 摘要 關鍵詞 引言 在我們日常的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天氣、機械等因素的影響,不得不在建筑結構層上留設施工縫。如何處理
一、接縫技術 (一)熱接縫技術熱接縫技術一般是在使用兩臺以上攤鋪機并列同時施工時采用的,此時兩條毗鄰攤鋪帶的混合料都還處于壓實前的熱狀態,碾壓時碾輪的大部分在熱料車道上,在未壓實車道鄰近接縫處多耙一些料,這樣碾壓后就有一個較高的密度。同時大約152mm重疊在冷料車道上。初壓采用振動壓路機壓實兩遍(前進和后退),碾輪都要與冷料車道重疊152mm,輪碾機從未壓實車道一側進行碾壓。所以縱向接縫易于處理得好,連接強度較好,毗鄰攤鋪帶的搭接寬度可較小。在接縫處理中,采用全幅攤鋪,雖然可以消除縱向接縫,但瀝青混合料容易產生離析,且容易受供料水平的限制,并不是實用的辦法。梯隊作業時縱縫采用熱接縫,如果現場條件允許,在碾壓及時、連續的條件下,確為一理想的縱縫處理技術,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式。 (二)冷接縫技術冷接縫技術是指新鋪層與經過壓實后的已鋪層進行拼接,當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熱接縫時方采用。第一遍碾壓采用靜壓模式,只碾壓到離前一條攤鋪帶邊緣約20cm~30cm處,碾輪大約壓上熱料車道152mm,這種方法被認為在接縫處產生“擠壓”效果。第二遍(后退)在原路線上采用振動壓實模式。在攤
混凝土施工縫處理
混凝土施工縫處理專題,為您提供混凝土施工縫處理相關的專業交流帖進行參與,歡迎您參與混凝土施工縫處理 相關的專業交流討論,更多混凝土施工縫處理相關內容請訪問
土木在線論壇相關帖子
分享用戶量
下載熱度
相關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