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關于沉淀池混凝,我廠是平流沉淀池,加藥是聚合氯化鋁.原水濁度一般都在10度左右,請問加藥點是在一泵管道上還是在沉淀池進水口.在哪處絮凝效果和沉淀效果可能好一些!!我廠是平流沉淀池,有折板反應區,加藥也只加PAC,PAC加到反應區進口,出廠水一般在0.5度左右.問題是在沉淀池出水處礬花明顯,沉淀池進口濁度和出口相差不大,總覺得混凝反應時間太短,而且雙閥濾池負擔重,反沖洗水很臟.我廠沉淀池是后來建設的,以前雙閥濾池負擔沒這么重.以下是我摘寫連續檢測沉淀池進出口的濁度:2009.02.10 進:7.28 出:7.012009.02.12 進:6.96 出:6.562009.02.18 進9.26 出:8.162009.03.09 進:10.28 出:8.262009.03.11 進;11.25 出:9.262009.04.11 進:9.68 出:8.212009.04.13 進:8.86 出:7.65按說是不是沉淀池出水濁度是不是要在8度以下的啊!謝謝我前一陣子嘗試了在一泵吸水井加PAC,
頂起來有圖紙提供給大家進水口及加藥混凝區
一造紙廠凈水處理工藝,處理水量為270立/小時,初步估算每天產生污泥0.8噸,設計一混凝沉淀池,需要有污泥處置,需要采用帶隔膜壓榨功能的壓濾機,求混凝沉淀池設計及污泥處理方法
圖紙簡介: 混凝沉淀池的設計詳圖,安裝示意圖,正視圖和平面圖紙 投稿網友: dfiveking 上傳時間: 2013-08-12 圖紙省
目前有幾個小項目,都是改造,處理的水需要回用,處理的主要是手機屏幕的研磨廢水,采用的是混凝沉淀池,其實有點像高密度沉淀池,但不知道做完的效果會怎么樣!我想知道,加PAC后的快攪的攪拌轉速,和加PAM后的慢攪的攪拌轉速應該都是多少,還有是電機功率的大小應該是多少!詢了幾家,各不一樣,有點蒙~求高手指教!
看了就知道超有用。
最近在調試一套設備,預處理采用的是混凝工藝。采用的是兩個混凝反應池和一個豎流沉淀池。因為浮泥的問題前后調試了好幾天,但問題仍未解決,在此求助各位高手。排除的可能有:1、藥劑加藥量不對。設備進水前都做過燒杯實驗,沉淀效果良好。2、忘記排泥,設備運行期間每天都排泥,調試時每天僅運行4-5h。說說我覺得的可能原因:1、應該用三級絮凝而不是兩級絮凝。2、沉淀池設計的負荷過大,上升流速太快。說說具體情況:一級絮凝池加PAC,,二級絮凝池加PAM。豎流沉淀池設計停留時間2h.設計流量10方每小時。沉淀池尺寸為2.5×2.5×4.5,超高300mm,有效水深2.39m,緩沖高度300mm,喇叭口與擋板間距250mm,中心筒直徑350mm。開始以為是設計上有問題,后將進水量改為5方每小時,照樣跑泥。求大神支招!
混凝沉淀池污泥上浮是指在混凝沉淀過程中,污泥絮體未能完全沉降至池底,而是在水中上浮,形成上層污泥層或浮泥。這種情況會導致出水水質下降,影響后續處理單元的運行效果。污泥上浮的原因多種多樣,解決方法也需要針對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常見的原因包括: 1.絮凝效果不佳:如果混凝劑的種類或用量不合適,可能導致污泥絮體太小或者太輕,不易沉降。 2.
混凝反應池的水力停留時間應該設多少才合適?混凝反應后的沉淀池池型選擇問題,池底做成什么形狀的為好?實際工程中,錐形池底在沉淀池停用而沒放空時底部物化污泥容易結塊,從而使得系統重新起動時排泥困難。
圖紙簡介: 本圖是管式靜態混合器+往復隔板式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大樣圖,圖紙內容包括平面、剖面及穿孔配水管和集水槽大樣圖。值得借鑒。 投稿網友: tgj982002 上傳時間: 2014-07-25
做一個污水處理的改進方案。我試想的方法是直接加一個混凝沉淀系統解決問題(燒杯實驗顯示可行)。現在問題來了現場有個廢棄的地上沉淀池想用起來(約5米),但是進水高度是在地面(0米)。池子頂部加設備不方便。所以涉及到提升。。我的流程如下:進水---->PAC反應區(5分鐘)---->PAM反應區(5分鐘)---->沉淀池(2小時)---->出水其中PAC是用泡藥罐提升到進料罐,然后泵送至PAC反應區,PAM也一樣。問題來了:PAC和廢液混合后可以用泵提升至PAM反應區中嗎?泵會不會打壞聚合。。
目前正在做一個印刷線路板的廢水處理,做了個混凝反應池,但不清楚對這種廢水的COD的去除率大概是多少?請做過這類廢水的大哥們指點。
圖紙簡介: 混凝沉淀池12米中心括泥機預埋件圖-某國外項目焦化廢水處理 投稿網友: huachan2010 上傳時間: 2013-07-03
中國給水排水
我們水廠在建設過程中遇到一個問題,加礬泵距離混凝池太遠了,(由于布局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我們水廠建在市中心),不知道有什么補救的措施?謝謝。。。
這些天看沉淀池設計時就感覺到,看是能用兩方法做,其實第一種一般設計人員是不會去采用的,即肯奇理論和泰爾美什費區法。如果這種方法在不做實驗的基礎上能用于設計就好了。
最近看了一下2005年的室外排水設計規范,其中給出的一些建議參數如下:本條系根據國內污水廠斜板(管)沉淀池采用的設計參數和運行情況,作了相應規定。1 斜板凈距(或斜管孔徑)為45~100mm,一般為80mm,本條規定為80~100mm;2 斜板(管)斜長一般為1.0~1.2m;3 斜板(管)傾角一般為60°;4 斜板(管)區上部水深為0.5~0.7m,本條規定為0.7~1.0m;5 底部緩沖層高度0.5~1.2m,本條規定一般為1.0m。表面水力負荷:1.2~3m3/m2•h;固體負荷小于150kg/m2•h。6.5.16 規定斜板(管)沉淀池設沖洗設施的要求。根據國內生產實踐經驗,斜板上和斜管內有積泥現象,為保證斜板(管)沉淀池的正常穩定運行,本條規定應設沖洗設施。各位覺得這些參數在設計時是否可行?平時大家在設計時所選范圍在多少?另外想問下反沖洗強度如何確定,反沖洗進水管如何布
厭氧沉淀池是個不正式的稱呼,所以我實在不知道這是什么池子,沉淀池怎么帶厭氧功能?或者說厭氧池怎么帶沉淀功能?是不是UASB池啊?還有,因為我現在在寫畢業論文,導師給我的污水處理工藝單元里就有這么一個“序批式厭氧沉淀池”,好嘛!還要加個序批式,那又是什么池子?翻書找不著,網上是有這么個東西,但什么都沒說,都不知道它的工藝參數怎么設計,所以特向高手求助,希望有人能提供些資料,萬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