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結構設計問答及分析朱炳寅
看書名,朱老師的書好不容易在其它搞到的,看到這里沒有,就放在這里,懂行的,趕緊下。本書僅供個人學習參考用。[ 本帖最后由 vitadragon 于 2011-3-28 21:18 編輯 ]
本帖最后由 葉子521 于 2014-12-5 11:20 編輯 朱總新書《建筑結構設計問答及分析》(第2版)共四分卷
建筑結構設計問答及分析_朱炳寅
摘 要: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基礎的物質生活已經滿足不了人們需求,人們追求生活的舒適已經從物質層面到達精神層面上,因此人們對自己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我們發展先進計算理論,加強計算機的應用,加快新型高強、輕質、環保建材的研究與應用,使建筑結構設計更加安全、適用、可靠、經濟是當務之急。本文從現澆梁板、防震設計、轉換層和節能四個方面進行了探討。關鍵詞:現澆梁板;防震設計;轉換層;節能 一、關于現澆梁板共同作用的問題 現澆梁應考慮翼緣板的作用以為業內所共識,在實際工程設計中,電算僅通過增加梁剛度的方法來實現,規范也有相關規定,但對于框架梁翼緣板內與梁肋平行的上下層鋼筋共同參與梁端截面抗彎承載力的作用問題,國家相關規范均為有作出過明確的說明與規定。設計時常常將按實際剛度計算所得的梁端負彎矩鋼筋均配置在梁肋內,而翼緣板鋼筋則按現澆板受力要求配置。這就無形中增加了梁端負彎矩鋼筋的配筋量,導致框架梁的負屈服彎矩承載力的相應提高,極易形成“強梁弱柱”。 為實現“強柱弱粱”的設計目的,保
建筑結構設計問答及分析(第一版)
1關于建筑基礎細節的設計問題設計人員在建筑工程的設計時候,往往缺乏實際施工經驗,并且在通常情況下對于高層建筑物的實際過程中,設計人員么誒有地質方面較為詳細的勘察報告,是根據建筑單位的報告獲取設計過程中所需要的基礎地質資料,并由此來設計建筑物的施工圖紙。因為在報告過程中容易因為表述不清或者理解差異而使設計人員所最終完成的圖紙與實際情況有所偏差,尤其是基礎細節方面的問題,更容易出現錯誤。所以在設計師進行基礎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盡量獲得最為準確的地質勘探報告,并且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實地地質勘查,并結合建筑物多方面案的因素進行上層結構設計,若僅憑一方的資料對設計來說易造成不準確的現象,同時也不安全,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我們不能夠自多主張的把耐力的容許值取小一些,認為這樣就可以了。通常情況下,我們會選用換土墊層來對軟弱地基進行處理。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往往不進行設計,僅僅只是憑借自己的所積累下來的實際經驗進行換土墊層相關操作。有些情況下,建筑物的設計人員往往對軟弱地基的危害性認識不夠全面,片面相信自己積累經驗用墊砂層對建筑工程的承重力進行加強,并且沒有詳細
一、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措施原理與技術1.建筑結構的隔震原理與技術建筑結構設計中對隔震技術的運用,不僅能減弱突發地震對建筑上層部位的破壞,還可以使建筑物室內的裝飾物、各種大型生活用具、家電設備得到較好的保護,減少地震發生時造成的經濟損失。根據國際通用的建筑結構隔震技術,我們通過對建筑不同位置的分析,將隔震原理分為以下四種。(1)地基隔震指建筑的隔震層設置在建筑基礎下的地基當中,通過使用砂墊層、糯米墊層、軟粘土等方式,使地震在發生時其能量波在建筑地基當中被多次吸收、反復吸收,從而達到減弱地震能量的效果。(2)基礎抗震指建筑的隔震層設置在建筑基礎與上層結構部分之間,采用夾層橡膠墊隔震、基底滑移隔震、混合隔震等裝置,使用粘彈性隔震、滾軸滑移隔震、摩擦擺隔震、摩擦滑移隔震等形式,達到衰減地震能量波向建筑上層部分的傳遞總量,從而減弱建筑上層部分在地震發生時產生的搖擺、破裂等地震反應。(3)層間隔震這種方式是將建筑結構的隔震技術與抗震技術相互結合,通過在建筑結構上安裝耗能減震裝置,減弱地震發生時產生的能量,吸收地震能量波,從而降低建筑結構的地震
摘要: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生產部門,它與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今天,城市建筑以其獨特的方式傳承著文化,散播著生活的韻味,不斷地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建筑結構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發展先進設計理論,加強先進技術的應用,加快新型高強、輕質、環保建材的研究,使建筑結構設計更加安全、適用、可靠和經濟是建筑結構設計的發展方向。 關鍵字:建筑結構、建筑美學、設計原則 一、 建筑結構分類概述 建筑結構是指在建筑物(包括構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來承受各種荷載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間受力體系。狹義的建筑指各種房屋及其附屬的構筑物。建筑結構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構件,即組成結構的單元如梁、板、柱等,連接而構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稱荷載)的平面或空間體系。 (一)建筑結構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1.混凝土結構:(以混凝土為主要材料的結構)包括:
建筑結構設計常見病分析
本書所寫的是上海市的結構設計工作者在多年來設計、計算、制圖、校對、審核以及設計質量檢查工作中遇到的結構設計常見病。書中按不同方面編成6章,共100個例子,分別描述差錯的內容、后果、原因分析等,有的還提出了防治的辦法。
朱炳寅 建筑結構設計問答及分析
朱炳寅建筑結構設計問答及分析(第二版)
這本書作者是朱炳寅,他是結構設計界的大師。這本書被譽為結構設計書中的經典之作之一,很多老手都推薦這本書給新手看,所以在網上買了一本,前前后后看了2個月,認認真真看完了兩次,感覺自己的能力提升了1倍多,結構設計概念理論知識得到一個比較合理的理解與運用,修正了以往自己的結構設計中的錯誤。(本人不是來賣廣告的,只是覺得這本書好才推薦給大家的) ( 1 )結構設計理論(計算公式)的缺陷 外行人一直以為我們結構計算都是通過計算機高度準確計算出結構配筋,完全能夠承受地震風荷載作用下所受的力,不至于產生過大的裂縫或者倒塌。實際上這種地震作用是算不準的,很多計算公式都是靠實際經驗來推導出來的,所謂的高精度計算只是忽悠別人的。結構設計是一種粗科學,粗理論,很多理論都不完善,所以設計要重概念輕精度。
論文簡介:本工程為淄博華聯超市,位于中山路以北,首層1552㎡, 標準層1576㎡,頂層 130㎡,總建筑面積6390㎡,總用地面積為4512平方米,占地面積2060平方米,建筑高度為22.10平方米 投稿網友:sh521006 上傳時間: 2013-10-20
1、認識規范規范是對過去經驗和成熟技術的總結1)應充分尊重規范尊重人(專家)、尊重經驗、尊重前人的積累、尊重。。。,充分尊重規范、肯定規范的指導作用。2)科學辨證地看待規范的具體內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過去經驗、成熟技術(過去),理解規范規定的局限性和滯后性,不迷信規范。一代結構宗師、現代預應力混凝土之父林同炎教授要求我們成為“不斷探求應用自然法則而不盲從現行規范的結構工程師”。要不盲從規范,就得先理解規范,學習規范的目的不是鼓勵大家死摳規范,而是在正
朱總的書建筑結構設計問答及分析(第二版)252頁例4.1.2-2是否應該為370+9000X1/3X2=6370>5000mm 取bf=5000mm 3370和圖上面畫的不符合。應該是書的問題吧
小弟結構新人,很像看看朱炳寅老師的《建筑結構設計問答及分析》【第二版】因為剛工作不就所以沒什么錢,不想花錢買了,所以請各位大神,發發善心 給我發一份啊,,,,郵箱2732473336@qq.com小弟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