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是中國古代星宿名稱,中國古代神話中所說的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在儒士學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古時候,各地都有魁星樓,又名魁星閣,是為魁星而建的。 中國古建筑魁星樓的正殿塑著魁星造像,魁星面目猙獰,金身青面,赤發環眼,頭上還有兩只角,整個仿佛是鬼的造型。讀書人在魁星樓拜魁星,祈求在科舉中榜上有名。魁星樓具有濃厚的中華民族風格和地方文化特色,是燦爛的中國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關于魁星的傳奇故事 古代關中有一個秀才,名字已不可考。此人聰慧過人,才高八斗,過目成誦,出口成章,可就是長相奇丑無比,所以屢屢面試時落第。他長得丑陋,又有一臉麻子,
中國是匾額文化的發源地,從春秋戰國開始,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 匾額中的“匾”字在古代也作“扁”字,《說文解字》曰“扁,署也,從戶冊。戶冊者,署門戶之文也。”扁是會意字,由戶和冊組成,本義是在門戶上題字。扁的主流形制為橫長形,明清多用此形,也是用途最廣,存世最多的一種。 而“額”,是懸于門屏上的牌匾。也就是說,用以表達經義、感情之類的屬于匾,而表達建筑物名稱和性質之類的則屬于額。 因此合起來可以這樣理解匾額的含義:懸掛于門屏上作裝飾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稱和性質,表達人們義理、情感之類的文學藝術形式即為匾額。但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橫著的叫匾,豎著的叫額。 &n
浙江東陽是一個有著18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蘊藏著豐富的古建筑資源,而大量分布于東陽城鄉的祠堂、廳堂,其往往是不同時期古建筑的代表性作品,記載著歷史的風雨和東陽人民的建筑智慧,有著十分重要的欣賞價值和研究價值。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這部分建筑,對于傳承東陽的建筑文明,推進民居旅游經濟的發展,都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祠堂、廳堂的歷史和現狀以及加強保護的迫切性 東陽人自漢代陸續由北方直接或輾轉遷入,在這片歌山畫水的土地上聚族而居、繁衍生息著320余個姓氏、數千個村落,大多數村落都有宗廟、廳堂。自唐以來,東陽人在興學、重教、舉士的過程中,更是出現了許多名門望族,成為“婺之望縣”。許多氣勢恢宏、富有特色的大宅院相繼出現,史載唐代馮宿、馮定宅第馮家樓“朱欄畫檻”,南宋喬行簡、葛洪等家族盛極一時,南宋以后,民間有“三大宅”、“四名家”、“五府”之說,到明清,盧宅盧氏、巍山趙氏的府第更是蔚為大觀…… 先人們勤勞不止建立起來的古老而美麗的家園,形成了一道東陽源遠流長可圈可點的人文景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鋼筋混凝土結構行將完全取代往昔
巧用結構與材料——屋頂排水中國古建筑防水有“以排為主,以防為輔”、“多道設防,剛柔并濟”的理念,說到“排水”,古人首先是從屋頂下功夫。古代建筑的屋頂,多采用高屋脊、大坡度的設計,靠近屋脊兩側的坡度超過60°,而在檐部的坡度不足30°,利用陡坡使水急下,再因慣性沖出檐外。 中國傳統建筑的屋頂,多用大坡度的設計,靠近屋脊的坡度超過60°,而靠近房檐的坡度小于30°,利用慣性使快速流下的雨水沖出屋檐外。各種屋頂式樣中最有利于排水的,叫做懸山頂。所謂“懸山”,就是屋頂房檐伸出“山墻”外,顯然更容易將雨水排出。懸山頂在屋頂的式樣中,等級不高,因此多
徽派建筑是中國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區(今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江西省婺源縣)。它的工藝特征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園林等建筑實物中。在徽州地區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遺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著海內外無數的游客紛至沓來。 徽派建筑文化 徽派建筑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筑大師所推崇。它以黛瓦、粉壁、馬頭墻為表型特征,以磚雕、木雕、石雕為裝
我有一些格扇門的圖片,但不知道圖樣的名字,請教各位大俠,如果有其他的圖片,可以傳給我嗎
古建筑是我國古代建筑技術、藝術的結晶,也是我國古代乃至近代政治、經濟、社會活動的載體,是全方位反映我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特征的歷史遺產,具有價值高、代表性強、分布廣、時間橫跨大,類型多樣的特點,已成為自開展文物建筑保護工作以來我國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的主要對象。 中國建筑一般都是由居民住宅演變而來,以此解決人們要求的規模和尺度,外形基本都是以人字形呈現出來的,即雙面坡屋頂。在中國古建筑中,人字形屋頂是最為明顯的一個特征,關于這點都可以從住宅、廟宇、宮殿等充分體現出來。雖然有高有低,有大有小,但是從總體上來看,形式統一,即典型的“大屋頂”。 中國古建筑充分體現出等級制度,將建筑作為判斷
中國古建筑源遠流長,其中衍生出了許多種經典的元素,其中今天要講的圍合式院落便是一種。曾經,庭院生活是人們最普遍的生活形態;而現在快節奏的城里人只剩下了對庭院生活的深深渴望。 庭院是千百年來中國建筑的主要表現形式,在以房屋圍合的形制中,裝載著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這種內向封閉而又溫馨舒適的院落空間,曾經滋養培育了一代代中國人的性情和性格,以致成為最為普遍的傳統生活方式。
圖紙簡介: 古建筑文化石及各古典小品做法,涉及結構可供初學者參考 投稿網友: a871286202 上傳時間: 2013-09-06 圖
中國古建筑不但具有實用性還兼具藝術審美,在眾多古建筑構建中,不管是文人墨客還是工匠藝人,都對窗戶寄予深深的感情。窗戶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猶如建筑的眼睛,通過它的深眸展示建筑的風韻,與建筑風格融為一體。 最初的窗子稱為為囪,它是人類穴居時期為了采光和通風的需要,在洞穴的頂端鑿的小洞。后來,脫離穴居筑起了房子,便在房子的墻上開窗洞,稱為牖。中國古建筑的窗戶樣式變化豐富,各有風采。分為空窗、漏窗、和合窗、檻窗、隔扇窗、紗窗、風窗等。這些窗戶不僅形狀各有特色,在圖案裝飾以及色彩上也各有講究。 窗的種類 空窗,是一種只有窗孔沒有窗扇的窗,空
興城古城建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2006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城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是我國現存最為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城古城明朝稱寧遠衛城,是明末關外第一軍事重鎮。歷史上有名的“寧遠大捷”就發生在這里。袁崇煥是在后金兵鋒強盛、寧遠孤城無援的態勢下,取得“寧遠大 捷”。他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為后人所尊崇。今天你若來興城,出火車站第一眼就可看見站前廣場正中矗立的袁崇煥雕像。眺興城古城,從其形布局和城墻、城樓、甕城的建筑,以及至今架設在城墻垛口的紅夷大炮來看,我們不難想像當時硝煙彌漫戰場的情景。 興城古城歷經570多年的風雨滄桑,今天仍然歇山卷柵,飛檐凌空,朱廊畫棟,蔚為壯觀,將交相輝映的興城溫泉、首山、海濱、菊花島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塑造了天人合一之美。興城古城現已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區”。
書名=中國古建筑文化之旅 湖南、湖北作者=高介華 李德喜編著頁數=129SS號=11193165出版日期=2002年0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