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規第3.4.3條,對平面不規則而豎向規則的建筑結構,應采用空間結構計算模型。請問,這個空間結構計算模型,是指考慮雙向水平地震作用嗎?是否包括單向水平地震作用?第二個問題:彈性水平位移是怎么求出的?是不是假定板為彈性板?
請教各位前輩在《抗規》3.4.4條中提到不貴建筑應采用空間結構計算模型,那么就有以下疑問:1我們用的SATWE不就是空間計算計算模型嗎?2如果是那么這句話是否針對的像PK軟件那樣選取一批框架的平面計算模型不可用呢?
這款軟件非常好用,是龔博士編寫的,劉教授做了審閱,我一直在用,VB編寫的,很佩服龔博士啊。我也在自學VB
pkpm任意空間結構模型輸入SpaS CAD介紹
本工程坡屋面雪荷載1.4,坡度15°,因為雪荷載是水平投影,如果按世界系布置活荷載是否大了?需要乘以cosα嗎?另外這個工況里面風荷載34是指水平風荷載,78910是指屋面風荷載嗎?第一次用,有熟悉這個模塊的高手嗎,請指點一下。
SpasCAD任意空間結構模型建模
空間結構計算機輔助設計
在規范、教科書、注冊考試輔導書上,一般都講述了砌體結構單層混合結構房屋在橫向風荷載下縱墻的計算方法(取出計算單元,按照不同靜力計算方案,比擬成不同類型的排架計算),問題是:1、在縱向風荷載作用下,如何計算?為何都不講?2、在地震作用下,縱向水平地震主要是由縱墻來承擔,橫向水平地震作用主要是橫墻來承擔。而在橫向風荷載下,即使是剛性方案,即橫墻間距較小時,橫墻平面內的剛度為何不利用?而只是讓縱墻的計算單元(排架)來承擔,橫墻干什么去了?3、對于多層砌體房屋,在風荷載作用下,是否其計算方法與在水平地震作用時的計算方法相同?為何規范、教科書、注冊考試輔導書上都不講? 以上問題困擾本人許久,百思不得其解,吃飯不香,睡覺不穩,越想越糊涂,越學越悲觀,請高手賜教,請大家指導,不甚感激?。?!
導語在建筑工程設計中,結構計算是至關重要的環節。電算時代,很多工程師由于概念不清晰,工期緊張,或造成安全隱患,或造成嚴重浪費。因此,筆者根據將以目前市場上應用較為廣泛的PKPM軟件為依托,闡述結構計算模型參數的優化要點。
PMSAP在計算復雜空間結構時很方便,但無法出鋼結構的圖,如結構布置圖、節點圖或構件圖,材料表,特別是節點,我都是采取按其計算的節點內力,另行計算,很不方便,請教高手,如何能簡化出圖
不知道有沒有人需要
底框結構用那種計算模型更好?PKPM中用來計算底框結構的模型有(PM中的第8步與有限元法還有TAT三種計算方法)TAT我用得少,不是很了解PM8與有限元法用得多些,但就這兩種方法我還有很多困惑之處?望大家指點!1.同一工程用PM8和有限元計算結果相差好大(有部分還是很接近的)?2.若梁上起柱(此柱在上部結構中起承重作用),此時PM8的計算結果太小(與手算結果比較) 有限元法偏大(與手算結果比較)?3.對于底層框架柱受力:PM8的結果,邊柱偏小(相對于豎向導荷的結果),中柱偏大(相對于豎向導荷的結果);有限元法的結果相差不大(相對于豎向導荷的結果)以上的問題請大家指點!謝謝!
地下室結構計算書及模型
本書重點闡述了大跨空間結構的抗震理論與設計方法,涉及的主要結構形式包括網架、網殼、懸索等,分別淪述了這類結構體系的抗震分析理論、計算方法、結構抗震性能、抗震設汁和振動控制技術等。全書共4篇19章,第一篇主要闡述空間網格結構抗震分析理論與設計;第二篇主要闡述多維地震作用下結構隨機響應分析理論與網殼結構響應規律;第三篇主要闡述幾何非線性懸索結構抗震分析理論與設計;第四篇主要闡述大跨空間結構的振動控制。本書可供土木建筑專業從事空間結構研究、設計及施工的人員使用,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高年級學生或研究生的教材或參考書。
結構機理和計算模型的探討
這個是樓梯折板 這種情況 應該怎么處理呀
影響結構計算模型剛度的若干因素
2022年2月4日 立春 第24屆冬奧會
一棟96m高層,框架-筒體結構體系,在底部3層與周邊地坪關系為:正面4.8m高差,背面高差為4.8+4.5+4.5=13.8m,兩側放坡下來.請教:如果結構與邊坡不分開,利用結構兼支擋體系,比如采用柱與上下樓板支承的壁板式支擋是否合理?那么計算模型如何確定好?墻背荷載形式又怎樣確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