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從事隧道施工不久,但在以前和現在碰到的眾多隧道中,很多隧道都存在著二次襯砌出現裂縫的現象。有些可能是二襯拆模后養護不到位,有些是隧道變形產生的開裂等等。請各位高手、專家指教一下,隧道產生裂縫的各種原因及處理方法。在下感激不盡!
《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 D70-2004)條紋說明9.2.5(P184頁):當采用地層結構發計算時,可通過對釋放荷載設置釋放系數控制初期支護的受力,以使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能按較為合理的分擔比例共同承受釋放荷載的作用。 那么《規范》6.2.3條Ⅳ~Ⅵ級圍巖深埋隧道的圍巖壓力計算公式(P29頁)及附錄E淺埋隧道荷載的計算方法(P86頁)是否已經考慮了此分擔比例?
某隧道由于施工中開挖測量失誤且技術員未經發現,導致放炮后水平偏位,同時導致初期支護水平偏位約15cm,發現問題后,施工方未報告即施工二襯導致這一段落雷達檢測出現一側偏厚一側不足,討論下:1,如何返工才能既安全又節約,同時滿足要求?2,如采用厚度不足一側拆除擴挖,如何處理好接頭防水?
再分部驗收時,做驗收檢測時,發現隧道的二襯保護層厚度過大,比設計值超出10cm左右。想請問一下保護層厚度過大對造成什么影響,該如何處理?本人認為除了不符合設計要求外,保護層厚度過大應該不會對質量造成什么影響吧。另外,如果保護層厚度過小,但未出現露筋,會有什么影響?除了摸漿還有什么處理方法嗎?謝謝各位指點指點!!!
我國隧道隨著經濟發展,數量不斷的增加,一些隧道使用年數增加,而且在錯綜復雜的關系下,導致急需要進行隧道加固,隧道的結構加固、維修改造,必須保證圍巖(在巖石地下工程中,由于受開挖影響而發生應力狀態改變的周圍巖體)的穩定性。所以,要采用比較精準的監控測量方法,及時、準確的獲得隧道圍巖的變形情況,保證隧道加固安全。
一、支護與加固技術措施知識1.暗挖隧道內常用的技術措施【2016Ⅱ多】 【2013Ⅰ多】(1)超前錨桿或超前小導管支護。(2)小導管周邊注漿或圍巖深孔注漿。(3)設置臨時仰拱。(4)管棚超前支護。2.暗挖隧道外常用的技術措施(1)地表錨桿或地表注漿加固。(2)凍結法固結地層。(3)降低地下水位法。二、難點這怎么記啊?錨桿既有內,又有外?注漿也一樣。三、解決之道水表凍了,隧道外,其余的隧道內。隧道外面的水表自然容易凍住了。水:降低地下水位法、表:地表錨桿或地表注漿加固、凍:凍結法。
1性能要求(1)各種原材料及外加劑滿足規范要求,滿足設計強度要求。(2)流動性好、坍落度衰減慢、初凝時間相對較長、終凝時間相對較短,以滿足泵送砼施工要求,減少裂紋出現。(3)干縮性小,滿足抗滲性要求。(4)水化熱低且水化熱高峰值發生在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之后,以承受由于水化熱產生的溫度應力。(5)砼有早強性能,特別是拱肩部位,以利于模板早拆,滿足襯砌快速施工需要。2配合比設計要點(1)配合比根據原材料質量及設計砼所要求的強度、耐久性、抗滲指標、施工和易性、凝固時間、運輸灌注和環境溫度條件通過試配確定,推薦采用“雙摻”技術。(2)砼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3~18cm,根據砼灌注部位不同,墻部砼坍落度宜小,拱部砼坍落度宜大。在保證砼可泵性的情況下,宜盡量減小砼的坍落度,并提高砼的和易性、保水性,避免砼泌水。(3)配合比設計時應采取措施以使反弧部位混凝土減少氣泡、麻面等質量通病的發生。
文件格式:VIP[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1-2-11 11:51 編輯 ]
1 、 注漿
(1)二襯臺車現場拼裝完成后,必須在軌道上往返走行3~5次后,再次緊固螺栓,并對部分連接部位加強焊接以提高其整體性。(2)檢查臺車模板尺寸要求準確,其兩端的結構尺寸相對偏差宜不大于3mm,否則需進行整修。(3)襯砌前對鋼模板表面采用拋光機進行徹底打磨,清除銹斑,涂油防銹。(4)擋頭模板應滿足承受混泥土壓力的剛度,厚度應適當加厚,安裝穩固、嚴密。(5)施工過程中出現二襯錯臺,應暫停二襯施工,全面查找原因,重點查找臺車就位加固措施是否有效、混凝土輸送管是否固定、擋頭模板或兩邊模板是否變形等,要及時整修加固,經監理人同意后方可繼續二襯施工。(6)每施作襯砌500~600m,臺車應全面校驗一次,校驗可在隧道加寬帶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