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廠房改造的景觀綠化布置1)功能分區:根據建筑方案的布局分為船舶館區與內廣場區兩大功能塊。其中船舶館區又分入口等候區、出口區與船舶廣場區。內廣場區分為零售商業區與咖啡區、樹陣廣場區、VIP區。2)總體設計:本廠房效果圖設計作為世博會期間的臨時性景觀設計方案,景觀風格上簡潔、沉穩,與老廠房及展館建筑風格相協調,具有明確的導向性和可識別性。人流組織,短捷通順、避免了大股人流的交叉。景觀設計在保證觀賞效果和完善休閑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慮了基址的后續利用和改造的可能性。3)主要景點設計:內廣場主要景觀以廠房原有設施小品為主要展示物,大空間里陣列櫸樹樹陣,簡單大氣。可移動式玻璃鋼樹箱保證了會展期間整個空間的靈活性。4)鋪裝設計:盡可能保持原有工業風貌的混凝土鋪地,鋪裝配合功能分區,引導不同區域活動,在會展期間不同單位的物業形式可根據各自的需要在限定的范圍內自由組合臨時性場所。地面鋪裝細致與粗獷相結合,烘托老廠房歷史的厚重與造船工業的大氣。5)豎向設計:保留部分原有混凝土地坪,花崗巖地坪與綠化在原有混凝土地坪之上。
老廠房改造總體設計創意“龍之脊”——造型采用“龍之脊”的理念,利用巨大的弧型構架,形似龍的脊梁,隱喻中華民族的脊梁,中國民族工業的脊梁。同時構架弧線的設計借鑒船舷的曲線,又形似船的龍骨,借以突出船舶企業館的形象。弧形構架配以內部硬朗的體塊穿插,共同構成陽剛堅毅的建筑形象,是對工業企業自身文化與形象的最佳詮釋。⑵“景之最”——總體設計充分利用展館的絕佳景觀資源,將空間較為封閉的企業館置于廠房效果圖的北側,而在南側14m吊車梁標高處架設觀景斜廊餐廳。觀景斜廊即充分利用了原有結構承重體系,又解決了防汛墻對視線的遮擋,同時為爭取最大的觀景面,以19度與老廠房結構傾斜布置,營造浦西展區內最佳的觀景點。⑶保存與延續歷史印記:布局將新增企業館置于北側,南側為架空觀景斜廊,二者由架空的VIP連廊相聯系。布局使新增功能空間不會完全割裂原有巨大的空間尺度,使得游客置身其中,仍能品味產業類建筑撼人的獨特魅力。⑷自身價值再利用——設計針對老廠房結構潛能,突破慣常的設計方法,即將新增功能空間結構與原有結構脫開的設計方式,嘗試性的將新功能和構件(景觀斜廊、VIP連廊、屋面及
小弟現遇到一工程,感覺棘手,請大家出謀劃策,具體如下:兩棟已建成20年的老廠房,混凝土排架、梯形鋼架屋面,兩廠房內均有20噸左右的橋式吊車。兩廠房之間也有1臺15噸的橋式吊車,吊車梁分別落在兩廠房的邊柱上,現甲方想在兩廠房之間加個屋蓋,廠房設計是未考慮將來加屋蓋,請大家看看新加屋蓋選用什么方案?該如何加起來,兩邊的排架柱如何加固?(無原廠房圖紙)
[object Object] 注:圖文來源于有方空間
最近在做一個三層混凝土框架的化工廠房,建筑已使用20年,無施工圖等原始資料,原設計主要設備承重于二層框架梁上,現原設備均已拆除要布置4臺新設備,位置與原設備相同,最大設備重量20噸。 業主確認原設備最大重量25噸,但考慮老化要求按最大承重10噸設計,故原結構需要加固,原框架柱為600*400,主梁600*300,次梁400*250,個人感覺柱子承重應該沒有問題,但梁肯定需要加固,加固方案有兩個: 1、一二層柱及二層梁均外粘型鋼加固,此方法雖可靠,但施工較麻煩,業主的施工隊不具備專業資質,質量難保證; 2、設備四周增加型鋼支撐梁,兩端植筋與柱上,此方案柱子未加固,但施工方便快捷; 附圖如下,請各位高手支招
[object Object]
中國船舶館老廠房改造設計工程概況(一)地理位置中國船舶館位于世博會浦西江南造船廠廠區內,是一個利用原船廠東區裝焊車間廠房(即江南重工壓容車間)進行改擴建的項目。原東區裝焊車間廠房南北長216m,東西寬135m,廠房東側緊鄰西藏南路和地鐵八號線,北側為規劃浦西世博會東西向次干道龍華東路,西側為船廠的船臺船塢區,南面為船廠舾裝碼頭。(二)建設規模原東區裝焊車間廠房效果圖占地面積為26136㎡(軸線面積),中國船舶館建設是將老廠房原西側24m跨拆除,北側拆除一個柱距,南側拆除兩個柱距,保留廠房南北長162m,寬111m,拆除整個廠房四周墻面,在保持三跨廠房主體建筑結構的基礎上,在東西兩側外結構上增加賦予船舶龍骨概念的“脊”,并對屋面進行改造,使整個老廠房成為一個有遮蓋和四周開敞的半室外空間;在保留的廠房空間內新建一座展示面積5015㎡世博企業館,以及架空觀景斜廊等展館配套設施,另外根據規劃設計條件要求,在基地范圍內布置移動基站機房、郵政用房、安保管理用房、援助用房和公共廁所等,新建建筑面積為12771㎡。在約1.8萬㎡的廠房占地面積中,大部分場地是作為世博會期間游客參觀排
論文簡介:馬鋼三鋼六流方坯連鑄工程第一標段結構施工,主要是對現有第一、二出坯跨廠房進行改造,而改造的中心任務是將影響連鑄機基礎施工的廠房柱抽除,使柱距 投稿網友:magangggzyc 上傳時間: 2013-06-22
在中國城市化和產業升級的雙重背景下,傳統重工業逐步退出城市舞臺,衰敗的工業廠房成為了這段歷史最直接的見證人,也間接成為了 當下城市更新最重要的一個母題和符號——城市廢墟的滄桑美感和大時代的集體懷舊狂歡 。
[object Object]
打開腦洞、創意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