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覺得很不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有興趣的可以下下來看一下。
簡要說明:本書為1982年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科研課題《中國古代園林史》的重要成果,并以此為基礎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和總結。包括自有文字記載以來至清朝的中國園林的發展歷史。全書共十二章,分上、下兩冊。本書總計120余萬字,另含有各類圖紙及圖片500余幅,并附有詳盡的園名索引。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143. M(壓縮后分15卷)[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2-5-30 14:03 編輯 ]<
很多設計者對中國各個時代的建筑形式不是很清楚,特別是屋頂的形式,本文主要介紹中國各個階段的屋頂形式,值得學習 中國古建筑屋頂可分為以下幾種形式: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盝頂等。其中廡殿頂、歇山頂、攢尖頂又分為單檐(一個屋檐)和重檐(兩個或兩個以上屋檐)兩種,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可衍生出卷棚頂。古建筑屋頂除功能性外,還是等級的象征。其等級大小依次為:重檐廡殿頂>重檐歇山頂>重檐攢尖頂>單檐廡殿頂>單檐歇山頂>單檐攢尖頂>懸山頂>硬山頂>盝頂。此外,除上述幾種屋頂外,還有扇面頂、萬字頂、盔頂、勾連搭頂、十字頂、穹窿頂、圓劵頂、平頂、單坡頂、灰背頂等特殊的形式。 廡殿頂 又稱四阿頂,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頂,前后兩坡相交處為正脊,左右兩坡有四條垂脊。重檐廡殿頂莊重雄偉,是古建筑
中國古代建筑的文化特征中國古代建筑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大土壤中生長、發展,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一、 可讀性 中國古代的建筑比之外國建筑多了一些人文色彩。雖然建筑的形式語言很抽象,我們常用雄偉、高大、輕巧、秀麗等來形容它們。但是,先人們賦予了其以人為的寓意。比如,不同的屋頂、匾額、楹聯等有著不同的含義,象征著不同的社會意義、等級制度等。讀懂古建筑所作的注解,我們可以領悟比建筑自身豐富得多的內涵。
原始社會至漢代是中國古建筑體系的形成時期。在原始社會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為居住處所,或構木為巢。到了原始社會晚期,在北方,我們的祖先在利用黃土層為壁體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簡單的穴居或淺穴居,以后逐步發展到地面上。南方出現了干欄式木構建筑。進入階級社會以后,在商代,已經有了較成熟的夯土技術,建造了規模相當大的宮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時期,統治階級營造很多以宮市為中心的城市。原來簡單的木構架,經商周以來的不斷改進,已成為中國建筑的主要結構方式。瓦的出現與使用,解決了屋頂防水問題,是中國古建筑的一個重要進步。戰國時期,城市規模比以前擴大,高臺建筑更為發達,并出現了磚和彩畫。秦漢時期,木構架結構技術已日漸完善,其主要結構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發展成熟,高臺建筑仍然盛行,多層建筑逐步增加。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東漢時出現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閾和石墓。秦漢時期還修建了空前規模的宮殿、陵墓、萬里長城、馳道和水利工程。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建筑體系的發展時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磚瓦的產量和質量有所提高,金屬材料被用作裝飾。在技術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顯示了木結構技術的
在人和自然的關系上,中國早在步入春秋戰國時代,就進入和親協調的階段,所以在造園構景中運用多種手段來表現自然,以求得漸入佳境、小中見大、步移景異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靜、含蓄的藝術效果。構景手段很多,比如講究造園目的、園林的起名、園林的立意、園林的布局、園林中的微觀處理等。在微觀處理中,通常有以下幾種造景手段,也可作為觀賞手段。 一、抑景 中國傳統藝術歷來講究含蓄,所以園林造景也絕不會讓人一走進門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這叫做“先藏后露”、“欲揚先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辦法,才能使園林顯得有藝術魅力。如園林入口處常迎門擋以假山,這種處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 當甲風景點在遠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沒有其他景點在中間、近處作過渡,就顯得虛空而沒有層次;如果在中間、近處有喬木、花卉作中間、近處的過渡景,景色顯得有層次美,這中間的喬木和近處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當人們站在北京頤和園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觀賞萬壽山遠景時,萬壽山因為有倒掛的柳絲作為裝
中國古典園林作為一個園林體系,若與世界上的其他園林體系想比較,它所具有的個性是鮮明的。而它的各個類型之間,又有著許多相同的共性。這些個性和共性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本與自然;二、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糅;三、詩畫的情趣;四、意境的蘊涵。或者說,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四大主要特點,或者說,四個主要的風格特征。 其具體主要體現在:筑山、理池、植物、建筑、書畫等;而在藝術特色上主要體現在造園藝術,師法自然、分隔空間,融于自然、園林建筑,順應自然、樹木花卉,表現自然等 一、筑山 為表現自然,筑山是造園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漢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島,象征東海神山,開創了人為造山的先例。 東漢梁冀模仿伊洛二峽,在園中累土構石為山,從而開拓了從對神仙世界向往,轉向對自然山水的模仿,標志著造園藝術以現實生活作為創作起點。魏晉南北朝的文人雅士們,采用概括、提煉手法,所造山的真實尺度大大縮小,力求體現自然山巒的形態和神韻。這種寫意式的疊山,比自然主義模仿大大前進一步。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詩、山水畫的發展,玩賞藝術的發展,對疊山藝術更為講究。最典型的例子
中國古代園林的欣賞 一、中國古代園林的起源與發展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商周時期我們的先人就已經開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澤、水泉、樹木、鳥獸進行初期的造園活動。最初的形式為囿。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圍內讓草木和鳥獸滋生繁育;還挖池筑臺,供帝王和貴族們狩獵和享樂。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曾建“靈囿”。<
中國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我國古代的建筑藝術也是美術鑒賞的重要對象。而要鑒賞建筑藝術,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藝術的主要特征外,還要了解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一些重要特點,然后再通過比較典型的實例,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特點是多方面的。
中國建筑是以中國長江黃河一帶為中心,受此地區影響,其建筑形式類似,使用材料,工法,營造語言,空間,藝術表現與此地區相同或雷同的建筑,皆可統稱為中國建筑。中國古代建筑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由于幅員遼闊,各處的氣候,人文,地質等條件各不相同,而形成了中國各具特色的建筑風格。尤其民居形式更為豐富多彩。如南方的干闌式建筑、西北的窯洞建筑、游牧民族的氈包建筑、北方的四合院建筑等等。
暢園位于蘇州城西廟堂巷22號,面積約一畝余。暢園為蘇州小型園林的典型,建于清末,園主姓潘。該園造園手法細膩,面積雖小而布局巧妙,園景豐富而多層次,具有精致玲瓏特色。該園平面布局是中央鑿池,周邊環以建筑,是蘇州中小園林常用手法,空間配置緊湊,景物層次豐富,在同類園林中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