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C人工生物浮島一體化凈化系統將生物帶固定在湖底或河底的支架上,可以較好地完成下層和底層的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并且對底泥中的污染物也有一定的降解效果,但是由于生物帶是被固定在湖底或河底的,位置的調節很不方便。KIC人工生物浮島一體化凈化系統集合了人工浮島和生物帶的優點,結構如圖1所示。KIC人工生物浮島一體化凈化系統,可以像人工浮島那樣漂浮在水面上,人為的固定位置并不干擾航運。生物帶部分不再被固定在水底而是固定在生物島上,可以隨人工浮島的漂移來很快完成下部水層中污染物的去除。圖1 KIC人工生物浮島剖面圖由于人工浮島和生物帶的結合,整個KIC人工生物浮島形成了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包括植物、微生物、原生動物、小型浮游動物、甚至一些小型動物。根據生態位原理,系統生物密度的大大增加和整個生態系統的完善,使得該技術對污染物的去
只知道人工生態浮島對水體有凈化作用,但具體效果不清楚。對于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的處理效果怎么樣,能否進一步凈化水質?
1. 浮島的構造 1、1 構造分類 從大的方面分,人工浮島可分為干式和濕式兩種。水和植物接觸的為濕式,不接觸的為干式。干式浮島因植物與水不接觸,可以栽培大型的木本、園藝植物,通過不同木本的組合,構成良好的鳥類生息場所同時也美化了景觀。但這種浮島對水質沒有凈化作用。一般這種大型的干式浮島是用混凝土或是用發泡聚苯乙烯做的。濕式浮島里又分有框架和無框架,有框架的濕式浮島,其框架一般可以用纖維強化塑料、不銹鋼加發泡聚苯乙烯、特殊發泡聚苯乙烯加特殊合成樹脂、鹽化乙烯合成樹脂、混凝土等材料制作。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濕式有框架型的人工浮島的施工事例比較多,占了7成。無框架浮島一般是用椰子纖維編織而成,對景觀來說較為柔和,又不怕相互間的撞擊,耐久性也較好。也有用合成纖維作植物的基盤,然后用合成樹脂包起來的做法。
看照片吧,這是一個曝氣生物濾池的工藝,還有人工濕地。正好想問問大家,對于小規模的,如果對TN也是要求的,曝氣生物濾池還合適嗎?
生物浮島和浮床是最近蠻多大學的教授和農科院做試驗的項目覺得工藝并不難,但是實際施工總是有些具體的問題請問大家接觸到的能做下這個項目的公司有哪些呢如果論壇上不好講到具體公司的請給我留言謝謝
我們是把河道水經過沉淀池、垂直流、潛流、表面流來達到處理河道水的效果。日處理量十萬噸,就是想請大神指導一下前期垂直流,潛流當中的微生物如何快速培養、使其能附著在介子上、短時間內達到處理效果?還有就是微生物如何培養?
強化鐵碳基生物載體的人工濕地系統及方法 人工濕地作為一種生態型污水治理技術,具有成本低、生態友好、操
現在,生物浮島因具有凈化水質、創造生物的生息空間、改善景觀、消波等綜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動大的水庫或因波浪的原因,難以恢復岸邊水生植物帶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觀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閉性水域得到廣泛的應用。采用生態技術對河道湖泊進行水質恢復是一種經濟而有效的生態途徑,目前在國內經濟發達地區已經被廣泛應用。生態技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工濕地、生物浮島,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動物等組成的生態平衡系統。城鎮河道、湖泊由于空間和水位變化的限制,濕地技術的應用受到很大的影響。而人工生物浮島作為一項新興技術,不受水位變化的影響,維護管理方便。 水生植物在生物浮島上的應用 水生植物包括濕生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種類型。其中濕生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營養化條件下其生產力可以超過陸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調節和抑制水環境富營養化的有效途徑之一。
“浮島” 原本是指由于泥碳層向上浮起作用,使湖岸的植物一部分被切斷,漂浮在水面的一種自然現象。在這里介紹的浮島是一種象筏子似的人工浮體,在這個人工浮體上栽培一些蘆葦之類的水生植物,放在水里。它的主要機能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1.水質凈化;2.創造生物(鳥類、魚類)的生息空間;3. 改善景觀; 4.消波效果對岸邊構成保護作用。 人工浮島的水質凈化針對富營養化的水質,利用生態工學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在這里講的生態工學(Ecological engineering )或Ecotechnology的概念最早是由W.J.Mitsch和S.J.Jorgensen提出來的,他倆給生態工學下的定義是 “We defin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technology as the design of human society with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benefit of both (Mitsch , 1988)。作為水邊的環境保護技術——人工浮島,20年前是由德國的BESTM
日前,由寧夏回族自治區環保廳負責的寧夏首個農村環境整治專項水處理示范項目——“平羅縣渠口鄉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完成施工建設和設備安裝,試水調試后,9月中旬將投入使用。長期以來,寧夏農村生活污水大部分隨意排放,污染了地表水及地下水環境,農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一直是制約農村環境改善的一大難點。為尋求投資少、運行成本低、維護方便、適合農村特點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今年初,寧夏回族自治區環保廳結合寧夏實際,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式上開展積極有益的探索,選擇平羅縣渠口鄉作為試點,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環科院為技術依托,采用“地埋式一體化生物接觸氧化法+人工濕地技術”處理工藝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處理。該技術采用“人工濕地”生態床的凈化機理,將住戶的生活污水通過污水管道集中收集進入地埋式一體化設備,經厭氧生物預處理、曝氣生物接觸氧化反應后,經中間水池提升進入“人工濕地”生態床,通過“人工濕地”生態床上附著的微生物菌群對水中有機物進行吸收和分解,同時利用生態床上種植的植物根系吸收氮、磷等。處理達標的污水自流到蓄水池,用于農田灌溉,從而達到治理污染,改善水環境,充分利用水資源的目的。
二級生物處理的優缺點,歡迎大家發言!
問個比較基礎的問題,都說生物接觸氧化法比活性污泥法產泥量少,一直沒有徹底弄清楚,哪位高人能從理論方面徹底解釋說明一下。
浮島植物中,挺水植物用鳶尾、美人蕉、菖蒲比較多。但是最近在山東有個項目,河道里面需要人工浮島,種植挺水植物,現在是選用千屈菜。有哪位道友指點下,有沒有好的耐寒的水生植物。
生物濾池是一種污水處理技術,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質,從而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生物濾池是怎么凈化污水的? 當污水流經濾料時,污水中有機污染物被濾料表面附著生長的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降解,從而得到凈化。當污水流經濾料時,以下幾個凈化過程會發生: 1.物理吸附:污水中的懸浮物和部分溶解性污染物可以通過物理吸附作用被濾料表面和生物膜所捕獲。
利用生物特別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機污染物,從而修復被污染環境或消除環境中污染物的一個受控或自發進行的過程。生物修復技術已經成功的應用于清除或減少土壤、地下水、廢水、污泥、工業廢物及氣體中的化學物質。
一些關于生物填料研究的論文[ 本帖最后由 yupengjing 于 2011-1-14 01:20 編輯 ]
請大家幫我分析一下啊.我們廠的活性污泥是在五月初開始引種佩菌的,到七月二十五日.這段時間污泥出現過一次大問題.其間活性污泥的主要原生微生物為累枝蟲類,單個的鐘蟲基本不多的. 然而自七月二十五日出現累枝蟲大量死亡開始到現在,污泥反復出現了兩次狀況,大致的原因第一次不是很清楚,第二次估計主要是DO太低也有很多死了.現在又有了鐘蟲了,是單體、個小的鐘蟲。.那為什么二十五日后培養恢復的污泥的生物相與以前的生物相很不一樣了呢. 現在的出水水質也沒有以前好。需要說明原水的水質沒有什么大的變化的,還是以工業廢水為主,是造紙和印染。
請問化學除磷簡單的方法是什么?老師提出石灰吸附床,可我沒找到資料。有人知道的話幫幫我,傳些資料和圖,謝謝~ 還有一個問題,有人有生物轉盤的圖紙嗎,有的話幫忙傳一下,謝謝大家~
最近接了一個印染廢水的工程,水量6000方一天,COD2000,色度800倍。出水要求COD400,色度40倍(就是40倍)接管。現在污水處理設備運轉正常,但是污泥量很大,每天干污泥在15方左右。現在甲方要求新的工藝在滿足出水要求的同時,每天的干污泥產生量不超過6方。現在我們想了兩個工藝:生物脫色或者電絮凝脫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相關的資料。
一共9座小型污水處理廠,處理量從200到800都有,都是采用漏斗形二沉池,目前在曝氣池出水端投加聚合硫酸鐵藥劑,加藥量按照10ml/m3來投加。在二沉池底部有新增一臺可活動的排泥泵,每次排泥通過移動排泥泵來達到徹底排泥。但是現在感覺在移動排泥泵的同時會導致底部沉淀的污泥上浮,造成二沉池的出水總磷超標,有時候不攪動都會出現總磷超標。現在急切希望有老師能指點一下控制出水總磷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