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施工潛孔樁鉆桿、立柱斷裂
現即將施工一棟地下2地上29層住宅、裙房2層。基礎為:筏板+樁,總面積約7000/地下室較大。挺常見的施工方法。求助相關施工方案,各位有多余的分享一下!!!麻煩了。急等啊。
來源:旋挖園本文重點包括:橋梁基礎按施工方法,橋梁基礎按施工方法可分為擴大基礎、樁基礎、管柱、沉井、地下連續墻等,下面分別介紹各類基礎的分類及受力特點。 一、擴大基礎 所謂擴大基礎,是將墩(臺)及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由其直接傳遞至較淺的支承地基的一種基礎形式,一般采用明挖基坑的方法進行施工,故又稱為明挖擴大基礎或淺基礎。 擴大基礎按其施工方法分為:機械開挖基坑澆筑法、人工開挖基坑澆筑法、土石圍堰開挖基坑澆筑法、板樁圍堰開挖基坑澆筑法。 擴大基礎按其材料性能特點可分為配筋與不配筋的條形基礎和單獨基礎。無筋擴大基礎常用的有混凝土基礎、片石混凝土基礎等,不配筋基礎的材料都具有較好的抗壓性,但抗拉、抗剪強度不高,設計時必須保證發生在基礎內的拉應力和剪應力不超過相應的材料強度設計值。鋼筋混凝土擴大基礎的抗彎和抗剪性能良好,可在豎向荷載較大、地基承載力不高以及承受水平力和力矩荷
情況是樁已經打好,承臺沒有施工,上部結構是2層鋼結構,荷載不大。但鋼柱和樁錯位比較多。有的甚至跑到承臺的連梁上了。 現在想用PKPM計算鋼柱下的連梁夠不夠及修改大小及配筋,我應該怎么做。新版的PKPM只能在柱子下面設樁設柱墩,而且連梁上不能加集中荷載或讀取上部數據。 我該怎么做,請高手指教
樹根樁是一種用壓漿方法成樁的微型樁,起源于50年代的意大利,通常被應用于基礎的托換和加固,樁徑一般在Φ100—300mm之間。通常采用抗浮的方式有配重
合肥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第六代薄膜晶體管顯示器件項目,包括主廠房、配套廠房,及附屬設施等,總體建筑面積417122m2。合肥京東方TFT-LCD 6G項目3號建筑(module廠房)樁基礎工程,擬建建筑均為地上2~5層,無地下室的生產廠房,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筏板基礎(局部為獨立柱基),基礎埋深1m左右,均采用鉆孔灌注樁進行地基處理。[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1-3-18 14:48 編輯 ]
這個項目檢測采用的是高應變與低應變檢測![ 本帖最后由 tyutnet 于 2010-8-17 10:18 編輯 ]
隨著社會經濟生長和車流量的迅速增長,對蹊徑工程的質量和品級要求也越來越高,許多蹊徑橋梁需要擴建,以饜足高尺度的要求。然而,再建橋梁為了計劃和結構公正,通常造成新老橋基礎的重合,施工中須掃除原有橋梁基礎停滯,才氣保證新橋施工的順遂舉行。本文以泉河新大橋工程為例,分析此類題目處理要領。 1、工程外貌 阜陽市泉河新大橋位于阜陽市區內,是在拆除老橋的基礎上舉行擴建,計劃全長73995m,由主橋、引橋及兩頭引道組成,其中主橋為8孔30m預應力T梁,直徑16m鉆孔貫注樁基礎。兩岸引橋共18孔,為144m~160m不等跨預應力空心板梁,直徑12m鉆孔貫注樁基礎。南北兩岸分別有引道10010m和11
小弟初入設計,在做的一個工程現場施工因遇到地下孤石樁偏位,偏位大概為10~15cm,承臺為三樁承臺,孤石位置大概為地下10m左右,我想問一下各位前輩偏位影響大不大,若有影響,該如何處理飛?另外我的樁直徑為500mm,設計樁長為35~50m,施工單位反饋現場有的樁樁長打到60m,長細比為1/120,規范要求樁長細比為多少?土質為三類土,會不會有問題?
本人是監理,新手,施工單位馬上就要施工磚下條形基礎了,我該重點注意什么?就各位師傅指點,謝謝了。該工程是地上六層地下一層磚混結構,基礎施工有暗梁、構造柱、還有部分c25素混凝土墻。
各位大神,請問一個問題,填方區的樁基礎是如何施工的呢?是先場地平整填土至設計標高再挖基礎,還是先從自然地面開始挖基礎,做好基礎后再總體回填?如果是前者的話,施工單位也不至于自己挖自己先前填的土吧?
首先據了解商品混凝土攪拌好以后,在送到施工現場澆筑時是不能灑水的,如果有了水就可能導致混凝土的強度等級達不到標準。那么,為什么有些樁內還有水的時候(有時候是滲水),水泵已經抽不上來。那個時候可以澆筑混凝土呢?那么這個時候澆筑下去的混凝土是不是和前面的違背了呢?如果可以這樣施工,那么以后樓層上的混凝土是不是有點水也無所謂了呢?請教各位大神給小弟解答一下。謝謝了。
本帖最后由 qz42168206 于 2014-8-25 09:54 編輯
本人在施工的一處工程,圖紙設計基礎筏板四周設置砂石濾水層一道,寬度和高度為700*700,此設計和排水盲溝性質一樣。想請教各位:那個規范中有關于濾水層的說明,砂石濾水層如何施工,施工有無要求? 謝謝
硅PU材料對場地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基礎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硅PU場地工程的質量。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些硅PU球場施工挑選基礎的經驗。看基礎的基本要領如下:一、不走馬觀花,要看完全場;二、多問,從多個方面了解基礎方面的信息;三、 多溝通,及時反映發現的問題;四、多動手,發現基礎存在眼觀不是很容易看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