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建筑技術,信息傳遞技術的提高和人們對可持續性建筑的不斷深入研究,BIM成為現在建筑界熱烈談論和探索的新話題。那BIM究竟是什么呢?BIM的全稱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也就是建筑信息模型。它是以從設計、施工到運營的協調、可靠的項目信息為基礎而構建的集成流程。它能引領建筑業信息技術走向更高的層次,它的全面應用,將為建筑業界的科技進步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集成化程度。同時,也為建筑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效益,使設計乃至整個工程的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成本降低。當前,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Bentley公司的TriForma以及Autodesk公司的Revit Architecture等建筑設計軟件系統,都是應用了BIM技術開發的,可以支持
近年來,隨著建筑技術,信息傳遞技術的提高和人們對可持續性建筑的不斷深入研究,BIM成為現在建筑界熱烈談論和探索的新話題。那BIM究竟是什么呢?BIM的全稱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也就是建筑信息模型。它是以從設計、施工到運營的協調、可靠的項目信息為基礎而構建的集成流程。它能引領建筑業信息技術走向更高的層次,它的全面應用,將為建筑業界的科技進步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集成化程度。同時,也為建筑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效益,使設計乃至整個工程的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成本降低。了解了一部分之后就開始今天的BIM-未來建筑的發展方向。當前,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Bentley公司的TriForma以及Autodesk公司的Revit Architecture等建筑設計軟件系統,都是應用了BIM技術開發的,可以支持建筑工程整個生命周期的集成管理環境。利用這些軟件,我們可以構筑建筑物2D,3D,4D,甚至是5D模型,逼真地模擬建筑物內外環境,大到建筑物周圍的環境,小到建筑物中的每一根管道。樓梯、家具、門和窗等物件的圖形化、參
我是中鐵三局的一名員工,目前來看,中鐵三局的效益比較差,部分項目虧損嚴重,尤其承包后自己單位承擔施工的高速公路項目,基本承建一個,虧損一個,而且虧損金額較大。比較迷茫,建筑企業究竟該何去何從?請大家指點迷津!謝謝
這是我本科論文開題報告的一點綜述我自己的理解是 建筑電氣走向 智能化和數字化 建筑強電(配電的)的方向是 新型設備的采用和節能技術 但又感覺不是這樣 因為建筑強電(配電的)的方向感覺有點牽強請高手指點一下!最好能找點文章來綜述下,不過能來拍磚就好 謝謝了 !呵呵
近年我國地震現象頻現,地震是一種隨機性和極具破壞性的同時又不可避免的自然災害,給人的生活及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及傷害,。如今,各國抗震設計管飯均準許你“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原則,是防止地震不確定性較為科學合理的對策,,使得機構在遭遇不同強度地震時,能起到減震抗震的作用。 抗震設計主要是指基于不同強度的毒針的設計方法,雖然可變性破壞準則叫輕度的破壞準則能更加反應建筑加固的實際抗震能力,但準則卻不能很好的體現不同強度的地震對建筑結構累計的損傷性能的影響。 建筑結構減震原理,有效的控制建筑結構的移位即稱之為結構減震 ,如何在地震來臨時使得建筑物結構位移較小,是損失降到最低,耗能減震結構體系中耗能減震裝置通常先于結構進入耗能工作狀態,消除漢能輸入結構體系的大量地震能量,可減少結構的位移同時有效保護建筑主體結構。
論文簡介:現代室內設計的發展日新月異,室內空間呈現出多流派、豐富多彩的繁榮態勢。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環境質量的不斷提高,對建筑裝飾裝修材料提出了更高 投稿網友:zhang1277814741 上傳時間: 2013-07-21
1建筑污染與現代生活要求的矛盾隨著人民生活的日益現代化,新型建材制品,建筑裝飾材料及日用化學品的使用不斷增加,這些材料室內外釋放有害化學成份,造成污染物的不斷增加,致使室內外環境質量顯著惡化,各種疾病增加。 建筑污染主要來源于建筑材料、室內裝飾材料和生活用品中釋放的有害氣體和放射性污染物,這些材料如:各種人造板;樹脂隔熱材料;含醛類消毒防腐劑的水溶性涂料、天然石材、工業廢渣制品等。 建筑污染物危害很大。如:①甲醛等有害氣體對皮膚粘膜和呼吸道的刺激作用。甲醛能與蛋白質結合,高濃度吸入時出現呼吸道嚴重的刺激和水腫,眼刺激、頭疼以及皮膚和呼吸道疾病。②可吸入顆粒物:來源于吸煙、地面揚塵、它不僅為微生物的載體,其本身就含有有毒物質或其它疾病、致癌物。并與空氣中的CO,(二氧化碳)作用,加劇對人體的傷害。③放射性(伽馬射線):是天然放射核素對人體構成外照射危害的主要成份,如:大理石、花崗巖等天然石材,摻工業廢渣的建筑裝飾材料等,是導致DNA鏈的畸變,成為細胞癌變的根源。
建筑業作為具有廣泛帶動效應的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其最為突出的特征是產業鏈帶來的巨大上下游影響力。這一特征使得建筑業的碳排放足跡遠超于建筑施工建造過程本身,可以滲透到上游的建筑材料生產、下游的建筑運行乃至建筑“生命末期”的拆除回收階段。根據國家統計局2020年數據顯示,
裝配式建筑的概念源自國外,而我國裝配式建筑不僅發展較晚,同時還較為緩慢。隨著環保力度不斷增大,工地老齡化日益嚴重,同時裝配式建筑預制構件精度的不斷提高,我國裝配式建筑也漸漸步入正軌,開始在越來越多的項目中得到肯定與實施。如今,不僅在公用建筑中,越來越多的結構開始采用裝配式,裝配式建筑也真正的在我國推行了起來,在未來的發展中,裝配式建筑也形成了自己的發展趨勢。
節能建筑一直是節能減排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我國大型建筑的耗能一直以來都遠超發達國家。在節能建筑理念逐漸被人們接受的時代,相關行業要抓住機遇,搶占先機,首先得正確判斷出節能建筑發展需求的主要設備和材料。在節能建筑發展大潮到來前,準備好符合市場的節能產品,擁有自主技術專利,這樣方能成為節能建筑時代的寵兒,得到節能建筑市場的青睞。 自然采光系統技術 給公共建筑穿上更厚的“保溫衣”,避免夏天樓內過熱而產生空調能耗,同時,新建建筑將多采用南北向或者接近南北向的建筑,主要房間都需要避開北向和西向。 朝西、朝北的房屋需要更多的照明,也有可能提高整棟樓的能耗。所有新樓的設計,都要優先利用自然采光。當日光不能滿足照明要求時,可以采用導光、反光裝置等方式,將自然光引入室內,作為人工照明的補充。
2011年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數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綠色建筑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呈現出良性發展的態勢。《2013-2017年中國綠色建筑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截至到2011年底,我國取得綠色建筑標志的項目達353項,2647棟建筑,3488萬平方米,其中設計標識項目330項,建筑面積為3272萬平方米;運行標識項目23項,建筑面積為216萬平方米。其中2011年,全國獲得綠色建筑標志的項目是241項,1950棟建筑,建筑面積2504萬平方米。 隨著我國綠色建筑政策的不斷出臺、標準體系的不斷完善、綠色建筑實施的不斷深入及國家對綠色建筑財政支持力度的不斷增大,我國綠色建筑在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迅猛發展態勢。
0引言 近年來,中國建筑能耗的總量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世紀70年代末,建筑能耗在能源消費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僅為10%,而近年已超過27.8%,年消耗商品能源約為3.76億噸標準煤。此外,由建筑用能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也已經達到25%。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進行預測,到2020年以后,建筑耗能將超過我國終端能耗總量的1/3。建筑能耗浪費的嚴重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設備與技術的落后、建材質量不過關、供暖設計不合理、管理措施不當、采暖收費機制不完善、節能減排意識淡薄等。在建筑行業產業鏈的運作中,由于追求眼前利益,過分強調降低建筑物的一次性投資,以及對某些建材產品的質量要求不嚴格,短期內雖節省了一次性投資,但卻造成了長久的能源浪費,直接影響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規劃,高耗能建筑總量龐大極易導致巨大的能源危機。 建筑節能有狹義和廣義的概念。狹義上講,建筑節能通常與建筑物結構部件的組合、加工及建筑的使用過程中的能耗關系較多,尤其是建
近日,科技部會同教育部、工業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中國科學院等部門,組織專家制定了“綠色建筑及建筑工業化”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列為2016年啟動的重點專項之一并正式進入實施階段。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未來5年,建筑工業化的發 1理論發展要點 ?工業化建筑、結構體系的適用性及優化技術理論研究。 ?裝配式建筑全壽命期工作機理及設計理論研究。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新型連接節點及其基本結構性能研究。
21世紀以來,為應對能源危機、人口增長等問題,綠色、低碳等可持續發展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而以有效提高建筑物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對環境影響為目標的綠色建筑成為全世界的關注重點。環境友好型綠色建筑是世界各國建筑發展的戰略目標。受限于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地理位置和人均資源等條件的差異,各國對綠色建筑的定義不盡相同。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有效利用資源、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室內空氣及周邊環境質量的建筑即為綠色建筑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綠色建筑是在全生命周期內(從選址到設計、建設、運營、維護、改造和拆除)始終以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為原則的建筑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在全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從綠色建筑的定義可以看出:(1)綠色建筑提倡將節能環保的理念貫穿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2)綠色建筑主張在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的前提條件下節約能源、降低排放,在較低的環境負荷下提供較高的環境質量(3)綠色建筑在技術與形式上須體現環境保護的相關特點,
一、前言 21世紀的到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建設領域明確了必須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以節能50%為目標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體系、部分地域執行更高的65%節能標準,而對于建筑節能,最關鍵的環節就是新型節能建材的使用與推廣。同時,通過對新型建材的使用,建筑節能也將取的顯著成效。 二、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發展目標 我們處于信息化時代,面對經濟全球化潮流,國內存在著“二元”經濟結構,決定了中國工業化必將是一條與傳統工業化全然不同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當代國內外條件給中國提供了“和平崛起”的歷史機遇,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基于對這歷史機遇的深刻認識,給我們展示出一條在今后20年內把這一歷史機遇付之實踐的發展道路。新型工業化道路也是一條對傳統工業化予以揚棄的道路,即對傳統工業化批判與繼承相統一的道路。改革開放多年來,我國工業化步伐突飛猛進,與發達國家的高度工業化水平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就是采取跨越式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