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蓋荷載倒算是怎么計算的?在上午剛一開始就給難住了,說實話,畢業設計我是手算的,對樓蓋很清楚,做了幾年設計,被PKPM的荷載倒算搞的犀利糊涂,我記得次梁的荷載是向兩邊各一半的板面積計算的,然后次梁的荷載作為集中荷載給主梁,主梁是按照45度線的梯形荷載傳導的,那么在次梁和主梁的那一個板塊處是怎么分配的,確實有點亂了,更亂的是僅僅是次梁按照90度傳,主糧按照45度傳呢還是應該按照板跨長寬比《2時候按照雙響板45度傳呢還是長寬比〈2時候按照單向板以90度傳呢,概念清楚的給個解答,謝謝先……
請各位高手指點一下,建一個樓蓋模型,上面是混凝土下面是桁架結構,如果將桁架的上弦全部澆注到混凝土中,在sap建立模型時應如何處理這兩者之間的連接
求一無梁樓蓋的廣廈模型最近要做個無梁樓蓋的工程,但是覺得無從下手, 希望看點別人做的模型參考下,謝謝了。 如有請發到,最好能帶上結構圖 mikeyin2002@163.com 謝謝謝謝
pkpm小白,只會簡單的梁板柱建模。我看了一些文章,用工字梁代替空心樓蓋,但說的太籠統了,實在不明白。難道直接用工字梁就可以了,不用做別的處理?如果不麻煩,請大咖們簡要說下怎么用工字梁做。
之前一直沒搞懂倒樓蓋法與彈性地基梁法具體有什么區別看完這個資料,恍然大悟
關于倒樓蓋法計算和彈性地基梁的計算
請問大家倒無梁樓蓋式地下室底板用什么軟件計算?SLABCAD復雜樓板有限元分析軟件目前計算結果有些問題搞不明白,我們有做一個項目就被人說計算結果底板配筋偏大,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其他好的分析軟件推薦一下?不勝感激!
STRAT軟件對空心板樓蓋、實心平板樓蓋,充分體現了板式樓蓋的受力島設計理論。對板式樓蓋,建立當前最為準確的計算模型。該對比算例,能加深該模型結果的理解,也更有利于增加對板式樓蓋受力特性的認識。
空心板樓蓋結構的塊體元模型
我現在設計一個變壓器基礎,就是在一個平板上有兩根梁,變壓器在兩根梁上,配梁的筋和底板的筋,我不會出計算書,請指引一下,急!!!!!!!!!!!!!!!
前幾天拿到了2005的PKPM 但是找不到以前那種可以直接從CAD里將建筑圖倒成模塊的功能 不知道這個2005里面還有沒有這個功能 請教大家一下
在做一個七層的多層的基礎,地基承載力不好,只有90,但是甲方一定要要求做淺基礎,現在決定做梁板式的筏板基礎。我用JCCAD的普通彈性地基梁法和普通梁單元剛度矩陣的倒樓蓋法計算結果相差太大了,足足有3倍多,查了很多查不出原因,所以來求救1。彈性地基梁計算的結果:[ 本帖最后由 bothhigh 于 2011-3-6 19:30 編輯 ]
1. 在經驗系數法中,彎矩系數為沒有端支座外側懸挑板的經驗值,如果有較大且負彎矩大于邊支座截面負彎矩時,才考慮懸臂彎矩對無梁樓蓋的影響 [1]。按照這個建議,采用經驗系數法就可以不考慮支座線剛度和支座彎矩分配影響,只考慮板帶的受力情況,這在實際應用中是否穩妥。 2. 在不考慮支座彎矩分配影響下,文獻[1] 建議在經驗系數法中,板柱節點處上柱和下柱彎矩設計值之和Mc=0.25M(中柱)或Mc=0.40M(邊柱)。如果要按照此標準設計地下單層無梁樓蓋框架柱,每個節點處只有上柱或下柱,這對于柱的設計是否要求過高。 3. 文獻[1]提供的計算模式主要是針對樓層中無梁樓蓋的設計,計算中僅考慮一層樓面荷載的影響。地下工程是封閉體系,在建筑周圍有地下室外墻存在,與無梁樓蓋板共同工作,彎矩在板與外墻間互相傳遞平衡,實際受力情況與簡化計算方法有差異。
模型是信息、樣式和數據的集合。 系統中一個模型由兩個部分構成:數據庫 (*.sqlite) 和數據文件夾。 每個模型都分配有特定特性,例如數據庫和 UCS 坐標系、模型范圍和默認地形樣式。 可以從 InfraWorks 主頁(啟動 InfraWorks 時會顯示該主頁)創建、打開、復制、刪除、升級模型或與模型進行交互。若要在打開或創建模型后重新顯示 InfraWorks 主頁,請在 “智能工具”欄中單擊主頁圖標 有關創建模型 在 InfraWorks 中創建模型有如下兩種方法。 1.使用模型生成器創建模型。 模型生成
http://co.163.com/forum/content/365_75826_1.htm
要的速度下了哦
這個是樓梯折板 這種情況 應該怎么處理呀
本帖最后由 tanchaoren 于 2014-5-16 18:15 編輯 求助高手!!!!1請問倒拆吊桿得到的預拉力是什么單位?我要把得到的預拉力輸入到順裝模型中去,應該輸入什么值?比如我上傳圖片的左邊吊桿,吊桿力為609560.6,它的單位是什么?我應該在順裝模型中給該吊桿賦予609560.6KN的預拉力嗎????
最近看到這么一種樓蓋體系,倒T型預制梁加上疊合板的結構。這樣確實加大了疊合板的搭設長度,但是由于預制梁突出來這么一塊兒,箍筋也突出來一段,現在在學校學習,沒有現場的經驗,我想問問這種構造在現場施工的時候會有什么困難的地方嗎?
當風荷載控制的時候,有幾條梁超筋,請問怎樣調整才最為合理?最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