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棟高層建筑來說,樓頂大字一般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需要額外安裝鋼結構支架的,另外一種是直接鑲嵌在幕墻表面的。不管哪種形式,在制作之前都需要明確樓頂大字的尺寸,也就是這個大字到底要做多大。樓頂大字的大小設置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最終的視覺傳播效果,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確定樓頂大字的尺寸大小呢? 樓頂招牌字制作如何確定尺寸? 1、按照建筑物的高度進行模糊劃分 樓層的高度幾乎都無法統一,所以這種劃分方式只是按照高樓的層數進行初步劃分區間,再以區間來一一對應樓頂大字應該設置的尺寸大小,對應的樓頂大字尺寸也并非精準數據,只是一個數據區間,通常劃方法如下: 建筑物高度5層以下,樓頂大字在1米到1.5米之間比較合適; 建筑物高度5-10層之間,樓頂大字的尺寸一般在1.5米到2米之間; 建筑
密肋樓蓋模殼結構式混凝土墻體是一種由國外引進的新型墻體結構,澆灌時易與混凝土粘在一起,難以拆模,影響重復利用為了達到耐磨損的要求,需要增加樹脂厚度,這樣會增加重量和提高價格,玻璃鋼模殼是用玻璃纖維制成,澆注大流動性自密實免振混凝土,形成鋼筋混凝土構架而組成的復合墻體。性能要求高,所以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技術含量較高。水泥聚苯模殼由水泥外加劑和水配置而成。+模殼的技術性能判斷及大承載力:根據密肋樓板尺寸斷面,設計
我們項目部需要制作一個大的項目進度計劃圖表,大家一向怎么制作啊?如果用word制作的話,無法打印這么大的尺寸。(尺寸規格:2000*1600)我就選擇用CAD制作,不過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但用大的打印機是可以打印出來的。有沒有一個更好的辦法去制作一個大型尺寸的項目進度計劃圖表呢??、 CAD項目進度計劃圖表見附件
近期制作的一些模型
先轉錄一些斗栱史料的東西: 斗栱是我國古代重要木構不可缺少的部分,戰國中山國制作的龍鳳案上部四角已出現了有斗、有栱的結構,表現出了斗栱的雛形。 東漢的應用已經比較普遍,當時不僅重要建筑中用到斗栱,一般的封建地主住宅中也用,當時斗栱多用于柱頭和轉角,補間鋪作尚補多見。位于40度線上的角華栱更不多見。只在角柱或墻角的兩面各出斗栱承檐。斗栱形制各地也不盡相同的,一般都只有一跳,依形制分幾種: 柱頭鋪作或置于柱頭的斗栱,有出跳和不出跳兩種。不出跳的斗栱,常見的是實拍栱、一斗二升和一斗三升三種。(實拍栱:柱頭上置一短橫木,底邊兩端向上彎起,形似栱,兩端不置散斗,直承檐枋。出一跳柱頭:多用于樓閣中,自墻上用華栱挑出相當距離承檐,在華栱頭上施一斗三升或一斗二升。) 斗栱發展到南北朝,由于佛教興盛,出現了獸形栱、花栱。仍是僅出一跳以一斗二升為常見,與漢、晉比較僅多用補間鋪作,形式多為人字栱。 至隋代,斗栱中重要構架——昂出現。 唐代各種斗栱樣式已經定型,宋代有了完備的規制,從最簡單的不出跳的“把頭交頸
你能說出幾種制作橋架過橋彎量尺寸的方法?我先說一下一種是笨辦法先做四十五度再量爬高尺寸做另外一個,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橋架高度乘5分之4高度乘以1.4
我們院一般200*200 因為梯梁也是200的是不是偏小了鋼筋是按最小配筋率構造配筋
本帖最后由 一百年以后 于 2016-6-16 09:54 編輯 刪帖了,群也不用加了。
樓主單位所在城市要推廣城市管廊,現在領導要上這個 項目,但是之前這一塊完全是白紙啊 ,有沒有專業人士指導下制作外包預制構件應該怎么入手
下面風管材料為酚醛板,尺寸為1400*200。第一張為用板材替換加強筋;第二張在一面上有拼接;第三張接縫很大。這樣子合格嗎?如果不合格應該怎么整改啊,謝謝。
柱墩的尺寸和配筋怎么確定呢?
本帖最后由 sunshengyao1983 于 2016-11-10 19:12 編輯 Midas新手請教,從建筑大師導入的CAD軸網,轉成結構大師中,不顯示尺寸,在軸網編輯添加尺寸后,保存插入,怎么還是把尺寸過濾掉了呢? 另外 建模采用的主梁和次梁的選定有什么區別,能像PKPM一樣全部按照主梁布置么?請高手指點
新人求助。上網查資料,好像說的是風口常規尺寸沒有硬性規定應該是多少。我們設計院有人說風口尺寸和風管常規尺寸一樣,有320*320,630*250等等。但是做過施工的人告訴我,風口一般是300*200,600*300這樣的整數。請問下大神們,這個尺寸到底是怎樣的呢?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大家也可以延伸新問題。先謝謝了。
假山,是我國園林中優秀的傳統藝術,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假山制作要經過選料、筑池、疊山、裝飾四個階段來進行。選料:大型山石的制作,無論是硬質石料與軟質石料、不論是吸水與不吸水,都要求做到石料統一,規格統一(塊狀或條狀)。筑池:疊山理水,筑池是理水的一種手段。水是山的血脈,有水則靈。水池的式樣有多種。常見的是圓形,通常直徑在5至10米,深度在80至120厘米;水深減除20厘米口沿,保持60厘米至100厘米;池底留有管道放水。疊山:假山不論是多體的(組合式),或單體的(孤峰式);它都是由主體(主峰)、客體(客峰)、襯體(矮山)三部分構成的。 假山制作一般采納國畫中的高遠法和深遠法。高遠法:主體應排在前面左側或右側,若主體在左,客體即在右,形成開合式、一大一小、一高一矮、互相呼應。主峰挺拔險峻、后面山坡緩緩延伸,與后座襯體(遠山)形斷意連。主峰聳立面前,形成開門見山欲先藏的手法,使人感到境界越大,對中部的山水景色產生"可見而又看不清"的誘惑力,使游人必須再移步往前看個究竟。深遠法:主體的高度比例和高遠法相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