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建筑圖紙審查是防雷主管機構的一項基本業務,本文將從建筑防雷設計圖紙審查的角度提出幾點具體的實施措施和應當注意的設計要點。【關鍵詞】 防雷類別 接地裝置 等電位 雷電波侵入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子信息設備的應用已深入至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和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建筑物內越來越多的裝備了各種信息化的電子、電氣設備,由于這些設備耐過電壓能力低,雷電高電壓以及雷電電磁脈沖侵入所產生的電磁效應、熱效應都會對系統和設備造成干擾或永久性損壞,這也是如今雷電災害事故頻繁發生、導致損失越來越大的一個原因,因此對建筑物合理的防雷設計顯得尤為重要。現對防雷主管機構的防雷設計圖紙審查工作提出一個審查流程,并對審查中的幾個問題做簡單分析。一、首先需確定建筑物的用途,了解建筑物的內外結構、周圍的地理環境和建筑內各部位的電氣、電子信息設備設置情況。查閱設計部門對建筑物現場雷電電磁環境的評估分析材料。根據建筑物現場雷電電磁環境評估材料中的N、Nc值確定建筑物是否需要安裝雷電防護裝置。N為建筑物及入戶設施年預計雷擊次數,Nc為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擊次數
建筑防雷設計的有關問題
有個關于防雷案例與大家討論:條件:建筑物為一煙筒,高240M.頂部直徑為20米,請問安裝多高的避雷針才能將平面保護.
圖紙簡介: 某工程電氣設計及防雷設計全套圖紙,包括高壓一次圖,低壓一次圖,低壓設備原理接線圖,低壓無功補償原理接線圖,防爆操作柱原理圖,以及設備布置圖,防雷接地圖圖紙,低壓配電屏轉換開關節點圖,整體可為同行參考。 投稿網友: wuyun0501002 上傳時間
圖紙簡介: 全套超高層商業裙房電氣部分圖紙,項目位于西安,裙房為多層框架結構,包括防雷設計和節點詳圖 投稿網友: mojiagemo 上傳時間: 2014-01-22
本帖最后由 凱特你好 于 2013-11-6 09:34 編輯 圖紙縮略圖如下:
想自建一套房子,但是不知道怎么合理利用一樓空間。一樓主要是架空層和樓梯間,感覺這樣設計很浪費,家里暫時只有一輛車,麻煩大神指點,還有化糞池不知道建哪里比較合適!地基寬13M,深17米。下面圖是我自己想的,不知道這樣是否可行,本人沒有讀多少書,只是根據自己想的在網上畫的!主要畫的是2-4層,每層都是單獨入戶的,有點像商品房哈,因為和老姐合建的,所以樓梯設置在外面比較合適,車庫設置在2樓次臥下面。但是一樓還剩下的空間就不知道怎么利用了,腦殼都痛了,估計你們也有點閑我啰嗦吧,大家看圖吧!歡迎指正,謝謝!
最近組一個樓審圖的提出防雷規范要求建筑高度高于45m的要把接閃帶設置在建筑物的外墻外表面,請教前輩們都怎么做。我的那個樓是70多米,按二級防雷做的。
RT,施工圖用啥?電機控制柜用啥軟件?能一次性把線纜規格數量,器材清單自動導出來嗎?做電氣的,有類似PROTEL的軟件嗎?能對線路進行檢查,自動生成報表!
我做的一個工程是二類高層公寓,按三類防雷設計(經過計算)。審圖中心說二類高層要按二類防雷設計,還違反強規。有這種說法嗎?
有一棟普通辦公樓,建筑高度為15m,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經計算雷擊次數為0.045次/a,該建筑物要做三類防雷設計嗎?
我做建筑結構設計兩年多了,但沒有評職稱,我可以在我設計的圖紙“設計繪圖欄“簽我自己的名字嗎?希望知道的同行們能給我個答案。謝謝啦
本帖最后由 y758306639 于 2014-2-24 00:13 編輯 梁最寬跨度是9米,梁高只有60厘米。房子已建好,有人說這梁高度不夠
連梁高3000,施工完畢后,看暖圖圖紙有風管穿過,建筑和結構都沒有說明此處留設洞口,現在設計單位說結構圖注明本樓層預留洞口位置大小須與建筑,水電等專業核對無誤后施工,請問設計單位這是逃避責任嗎
圖紙簡介: 本圖紙包括:照明配電、吊車配電、防雷、接地及吊車滑觸線支架圖。 投稿網友: dfqzhl 上傳時間: 2014-02-19
圖紙簡介: 本電氣圖含:圖紙目錄、電氣系統結線圖、低壓電纜分支箱安裝圖、電纜標志樁做法圖、照明平面布置圖等 投稿網友: longhoubing502 上傳時間: 2013-12-22
本帖最后由 dina215 于 2014-8-26 09:49 編輯 中望水暖電工程設計整體解決方案(包含中望暖通、中望給排水、中望電氣,以下簡稱“中望水暖電”)具有超強的兼容性、智能的設計功能和精準的分析能力,從而幫助設計工程師提高項目設計的精確性與工作效率。其中,中望電氣具備了國際上同類CAD軟件的專業性能,實現民用和工業電氣CAD設計與
圖紙簡介: 本圖紙包括變配電室、開關柜、計量柜、變頻柜、雙電源互投柜、電容柜、配聯絡低壓柜、直流屏、plc等成套設計等,共179張,僅供參考 投稿網友: dxulei111 上傳時間: 2014-01-09
現在結構平面圖上一般都不直接畫出構造柱的位置,雖然圖紙的結構總說明說了一些構造柱設置的原則(比如說間距多少,較大洞口兩邊什么的),但是實際構造柱的布置很多做和不做,都是現場施工人員自己定的。是否需要做,好像都沒有設計人員去確定。監理對這個好像也不在意。另外,我問成本算量的,成本的人是自己在算量軟件上點上他們認為會有的構造柱。也是沒有和其他方面的人溝通確認。現在就是,設計、施工、成本各方面自己搞自己的,最后如果對不上,造成的工程量差異,是誰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