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最近在工程中遇到因原有構筑物加高,荷載增大導致原有樁基礎的單樁承載力不夠。且原有基礎與旁邊建筑物基礎很近,無法擴大基礎來實現補樁。有沒有辦法可以提高單樁承載力?
一個已完工的建筑需要改造加固。原有三層地下室,豐水期水頭8米左右。原基礎為人工挖孔樁,單柱單樁,樁徑800~1700,大部分有擴大頭,樁長不詳。底板厚350~400mm。地下三層凈高3.7~4米,為地下停車場,已投入使用,且剛重新裝修完畢。經過計算,樁承載力不滿足。比如樁承載力7500kN,算出來9500kN,等等。這個樁基礎有辦法加固嗎?
B.1.1 土與樁基礎靜力相互作用建模的集中參數法(圖B.1.1-1)中非線性土彈簧可采用理想彈塑性本構模型(圖B.1.1-2);地基反力上限值可按表B.1.1規定確定。
樁基礎及防水板設計方法
現在高層越來越多,樁基礎無外不在,但問題也層出不窮,本文應運而生
遇到一個問題,請各位幫幫我這初來炸道的家伙,我的工地是海邊回填的,設計是回旋鉆,但我這工地有8M深的回填山體大塊石,根本無法進行施工,真是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呀,暈哪!!!!甲方不同意變更,而且周邊的工程用沖擊樁沖孔也很難施工,地質原為海涂,淤泥層只有3-5M左右,-12M地方有厚達2.5M厚的中風化夾層,樁徑只有600,沖擊鉆施工老實夾錘,這是施工工藝出現了失誤,還是其他的原因,請各位專家幫忙出個注意,提個建議,就此謝過......
論文簡介:pkpm-JCCAD樁基礎設計方法及步驟,詳盡的參數設置設計原理,圖文結合.... 投稿網友:wargodd 上傳時間: 2013-07-16 <
溶洞作為一種不良地質具有無規律性且難以直觀察覺等特點,一直以來是基礎設計及施工的難題。巖溶,又稱喀斯特(Karst),是一種不良地質現象。巖溶指可溶性巖石,特別是碳酸鹽類巖石(如石灰巖、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蝕,有時并加以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巖溶區,由于橋址下伏巖溶發育,基巖形態復雜,溶洞眾多且具有一定的連通性,因此其基礎施工,特別是樁基礎施工過程中常遇到上覆地層坍塌、巖面突變、溶洞漏水漏漿等復雜問題,給巖溶區橋梁施工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在施工過程中要認清施工所在地溶洞發育情況,并根據溶洞見洞率和溶洞的大小及填充物質的特征,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十分重要。
樁基礎穿越溶洞地層的施工處理方法
建筑高度99.3米,底部帶一層地下室,框架——核心筒結構,抗震等級二級,基礎為樁基礎,柱長設計30米,設計使用機械鉆孔成孔,但地質報告中有含7-12CM的沙石層有7米左右,(柱基礎必須穿越此層),地質報告中標明個別處還有大卵石,粒徑達40-50CM.在樁基礎頂15米以下見地下水,直徑800樁承載力為3500KN.目前施工建議改為沖擊成孔,泥漿護壁。不知哪位目前碰到了同樣的問題?樁基礎成孔有什么可以借鑒的?
這樣布置樁位得不得?一定要對中布置才行嗎?
一、關于大直徑樁(d≥800mm)極限側阻力和極限端阻力的尺寸效應
代做工程預算
樓房建好后周圍散水板及臺階出現嚴重的下沉現象,樓房沒下沉,因為樓房是樁基礎。但散水板及臺階沒有與樓房整體連接出現下沉。地質情況是:1、素填土:主要成份為粉質粘土,局部含少量碎塊石。該層遍布整個場地,厚為2.0~4.0m。2、淤泥質土(或淤泥):灰黑色,成分主要為粘粒,富含腐植質,局部夾少量粉細砂,飽和,流塑。厚17.0~19.0 m。3、粘性土(持力層):由粉質粘土和含砂粘土成組,夾少量粉土,可塑狀態為主,局部軟塑狀態,分布極不均勻。厚度1.1~3.4m。4、全風化片巖:淺黃褐~淺黃色,稍濕、堅硬,巖心呈土狀,長石、角閃石、云母石已完全高嶺土化,褐鐵礦化,局部殘余鱗片變晶結構, 厚2.00~ 6.50m。用什么方法對散水板及臺階進行加固處理比較經濟。
11層剪力墻住宅,地下一層,地下水位較高,在地基承載力滿足的情況下做筏基和樁基礎哪一個更經濟呢?怎么判斷?請指點,謝謝!
本人想在樁基礎這作為我的發展目標,但是苦于對這行不太了解,跪詢做樁基礎用什么軟件好啊!以及有那位已從事這行業的大俠指點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