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二樓, 樓上的樓上(4樓)比我們搬來早,上面三樓(沒有住戶),我想讓大神解答下,4樓一直住著人,3樓沒有人,為什么經常可以聽到聲音感覺是3樓的,是不是4樓的聲音?還是什么
充分考慮新建小區周圍環境對小區住宅的影響與范圍,應盡可能將對噪聲不敏感的建筑物排列在小區外圍臨近噪聲源的一側,以形成周邊式的聲屏障,將對將住宅布置在用地內噪聲相對較小的區域,減少機動車在住宅組團內穿行。 如果沒有合適的建筑作為聲屏障,就要盡量爭取住宅和噪聲源之間的距離,并在它們之間布置綠化帶以減低小區外部的噪聲污染。
裝配式建筑樓板采用的是疊合樓板,這種疊合樓板與過去的空心樓板不同,它是在預制樓板的基礎上再現澆一層混凝土樓板,從而形成實心的裝配整體式樓板。在隔音標準上,不僅與現澆樓板一致,而且平整度好、節約模板、方便施工。 內隔墻主要有輕質混凝土內隔墻、輕鋼龍骨內隔墻等輕質隔墻。兩種隔墻均具有重量輕、強度較高、耐火性好、通用性強且安裝簡易的特有性,有適應防震、防塵、隔音、吸音、恒溫等功效,同時工期短、施工簡便、不易變形。 輕質混凝土內隔墻通常是由輕質條板或混凝土制品等制成,其材料本身就具有優越的隔音性能。 輕鋼龍骨隔墻通常在中間添加巖棉或保溫板等隔音材料,在隔音標準上符合國家標準。
幕墻、鋼窗建筑——隔音吸音問題 近年來很多高層建筑大量采用鋼混建筑結構、玻璃幕墻和中空玻璃隔音窗等現代建筑元素,或為豪華氣派或安全經濟,但在隔音降噪與保溫節能方面帶來諸多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并盡可能在設計、施工前期加以完善,而不是被動地亡羊補牢: 鋼混建筑結構的固體噪聲傳導問題:這里所謂鋼混建筑結構特指采用型鋼框架主體結構、在各層金屬托板上再澆注混凝土樓板的新型高層建筑。由于其剛(鋼)性連接結構特性對固體噪聲傳導衰減極小、自身受激輻射效率較高;而且其固有頻率較低、易與內部運轉設備形成局部共振;因而對設備振動所引發的振動影響和“結構聲”表現尤為敏感。 玻璃幕墻的節能與光污染問題已是老生常談、路人皆知,這里要強調的是其與鋼混建筑結構的樓層間橫向和縱向聯接處往往不能做到充分的密封和隔音,玻璃幕墻內側的鋁合金中空龍骨往往也是隔音和隔振的“漏洞”。工程中由此導致的設備層漏風、漏聲,樓層間噪聲串擾甚至冷凝水流瀉也是屢見不鮮。 部分樓盤開發商和設計師總認為采用中空玻璃的隔音窗就會在隔音方面萬事大吉,導致很多高檔樓盤雖然
現在建筑幕墻應用較普遍,但是發現幕墻內部各個房間上下左右如何解決保溫隔音問題,以前干的工程只是用一些裝飾材料(如石膏板之類的)基本滿足不了保溫隔音問題。我覺得高檔寫字樓應該有更好的方法。是不是成本太高。一般工程不用。求指教
很簡單的一個辦公樓,長46.8m,寬8.7m,每間辦公室3.6m寬,6.6m長,外有2.1m寬走廊,每層平面都一樣,共六層,我認為設置二個消火栓就行了,但那需要二個都安在中間部位(或者用雙頭消火栓?),否則得安三個,你們怎么認為,給我出出主意。
僅僅是調查一下~~~~~看看個位對建筑了解的多不多~~我是了解的很少的`~~現在努力學習ing^^^^
我做結構的,偶爾做建筑,用天正建筑畫的圖在沒有天正的機器上面打開缺少很多東西,麻煩!大家能不能幫我解決一下,或者推薦一個軟件!謝謝!!
這個流派、那個風,這個大師,那個式的,沒完沒了地乖張喧鬧。建筑這東西落到實處的好就一個詞——舒服。足以涵蓋其空間內涵的精髓。無他。原本就是沁染在中國文脈中成長的人,任憑你如何出位,你也無法逃脫骨子里的中國,就像孫大勝騰云駕霧翻天覆地也還是在如來的手掌中一樣。中國建筑師只要你放開了尊重生活去設計,即便你引用了他國的建筑形式,你還是中國的。看看我們的大街旁那些“很外國”、“很異域”的家伙,連同那些完全抄襲的在內,沒誰逃脫很中國的烙印。放輕松,摒棄作態的虛浮,設計出屬于中國當代社會生活的好建筑是順理成章的簡單事。怕只怕把“中國式”也供成了一種停滯效仿的做作,扭捏了得。那樣,即便是有文化自信的初衷,也還是會落得同摹仿異域建筑文化表面形式一路上的“五十步笑百步”傻乎乎自以為是的那啥。建筑是生命體。用各種風格、流派來分類,僅僅是為了便于認知它演變發展的來龍去脈,一種小小的方式方法。如果我們把小伎倆當做原則去定義建筑,無異于將建筑的生命凌遲,把它分落的碎片放在了歷史的街邊示眾。這樣被定義出的建筑,被我們用對形式的敬意和誠摯一個一個、一批一批整成烈士了。
本帖最后由 a7313506 于 2013-4-18 20:27 編輯 08--13年時候的現場
請問這個建筑叫什么啊
結構外行看建筑-長見識了
本帖最后由 daerzhihun 于 2014-10-23 19:26 編輯 1,一般建筑物內常見的都有哪些井管?哪些一般是留檢修門的,哪些不要留?2,井管內都必須要進行抹灰嗎?(包括電梯井)3,各井管一般都在哪些工序結束后才能夠封閉?留檢修門的提前封閉不影響安裝吧? 問的有點多,先謝謝各位。。。希望大神們不吝賜教
小弟今年剛剛進入設計院,以前做施工的,感覺一頭霧水,不是道如何入門。我的設計院很小沒有師傅。一有工程就頭痛不是道自己設計的怎么樣。合不合規范。希望大家暢所欲言不吝賜教啊。領導就說多看圖紙。希望聽聽大家的心聲。
請問各位大俠有沒有異形建筑的資料或者圖片啊,我老大做了一個類似蠶豆造型的異形劇場建筑,甲方擔心做不出來,現在要我收集資料,請各位幫幫忙,小女子在此先謝過了。
柬埔寨別墅-純木味的建筑
現在建筑的都怎么了?暈.方案定下來就該這樣做,也不考慮結構上的不方便,隨便一根線,結構就一身汗啊..反正我們單位經過這么多年來的習慣,到了最后搞結構的都懂建筑了快,但是搞建筑的永遠都不理解結構?你們感覺呢?沖突老是有,建筑怕改圖?咱們怕樓出問題,哪個更重點考慮點,真搞不清楚.說實話,我感覺結構設計比較重要,畢竟一出錯樓都塌 了,還談個什么建筑美觀啊.都以建筑為主?太把自己當回事情了吧,老大,是合作的關系,不是沖突的關系...
在《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2005中涉及到了“參照建筑”和“基準建筑”的概念。大致意思如下: “參照建筑”:reference building,對圍護結構熱功性能進行權衡比較判斷時,作為計算全年采暖和空氣調節能耗用的假想建筑。參照建筑的形狀、大小、朝向、內部的空間劃分和使用功能應與所設計建筑完全一致。 “基準建筑”:baseline, 按照標準提出的節能50%的目標,以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建造的公共建筑作為比較能耗的基礎,其圍護結構、暖通空調設備及系統、照明設備的參數,都按當時情況選取。 “參照建筑”和“基準建筑”,這兩者之間是同一個概念嗎?如果是同一個概念,為什么有不同的定義?并且參照建筑里也沒有提及80年代和節能50%的要求;如果不是同一個概念,那參照建筑內部的設備是和設計建筑內部設備一樣嗎?那怎么能保證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權衡判斷時要求設計建筑的采暖和空調能耗應不大于參照建筑的采暖和空調能耗? 請高手指點。。。
天正建筑升級到新版本,舊暖通看不了新版建筑圖紙怎么辦?我的正版暖6.1,暫時不想升級,要是建筑出了新版本,我的正版暖6.1怎么看新版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