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Architecture.in.Japan).其余部分在http://bbs.co188.com/viewthread.php?tid=2548762&extra=page%3D31%26amp%3Bfilter%3D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ofid=0[ 本帖最后由 wangziquan007 于 2011-1-19 15:41 編輯 ]
[日本建筑].Architecture.in.Japan,超清晰[ 本帖最后由 hebe5871 于 2010-11-7 09:09 編輯 ]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層建筑越來越多走入我們的生活。現代高層建筑的設計主要有六個特點。1 參數化設計,是以數字技術為依托,在軟件生成和數控技術輔助下完成高層建筑的“非標準建造”2 結構性表皮,利用表皮來支撐整棟建筑,實現內部空間的全息開敞,與此同時形成獨特韻律的表皮機理。:hug:
日本建筑(Architecture.in.Japan)(二)
中國土木人,你情何以堪···!!
又一屆普利茲克建筑獎在洛杉磯揭曉,獲獎的是日本建筑師伊東豐雄。 伊東豐雄已經是第六位獲普利茲克建筑獎的日本建筑師,此前的五位日本籍得主分別是:1987年獲獎的丹下健三(已故)、1993年獲獎的槙文彥、1995年獲獎的安藤忠雄、2010年獲獎的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團隊。 可是樓主真心不明白:為什么榮獲普利茲克建筑獎的有那么多日本建筑師呢?大家能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嗎?
徽派建筑是中國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區(今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江西省婺源縣)。它的工藝特征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園林等建筑實物中。在徽州地區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遺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著海內外無數的游客紛至沓來。 徽派建筑文化 徽派建筑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筑大師所推崇。它以黛瓦、粉壁、馬頭墻為表型特征,以磚雕、木雕、石雕為裝
磚混結構有哪些建筑特點? 磚混結構是指建筑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柱等采用磚或者砌塊砌筑,橫向承重的梁、樓板、屋面板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也就是說磚混結構是以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磚墻承重的結構。磚混結構是混合結構的一種,是采用磚墻來承重,鋼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構件構成的混合結構體系。適合開間進深較小,房間面積小,多層或低層的建筑,對于承重墻體不能改動,而框架結構則對墻體大部可以改動。適用于低層或者多層建筑物。高層建筑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因為穩定性差、浪費資源等原因,我國目前新建的多層、高層建筑已開始逐步淘汰磚混結構。 框架結構住宅的承重結構是梁、板、柱,而磚混結構的住宅承重結構是樓板和墻體。在牢固性上,理論上說框架結構能夠達到的牢固性要大于磚混結構,所以磚混結構在做建筑設計時,樓高不能超過6層,而框架結構可以做到幾十層。但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國家規定了建筑物要達到的抗震等級,無論是磚混還是框架,都要達到這個等級,而開發商即使用框架結構蓋房子,也不會為了提高建筑堅固程度而增加投資,只要滿足抗震等級就可以了。在隔音效果上來說,磚混
不同建筑結構的房子,房屋本身的使用年限和性能特點也不盡相同。房屋常見的建筑結構類型主要有磚混結構、磚木結構、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我們在買房時,首先關注的就是房屋的建筑類型,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常見的房屋建筑結構類型和它們的特點。磚混結構(50年)①磚混結構是指建筑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柱等采用磚或者砌塊砌筑,橫向承重的梁、樓板、屋面板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也就是說磚混結構是以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磚墻承重的結構。 也是目前在住宅建設中建造量比較大、采用最普遍的結構類型。②造價便宜,施工難度較低,適合開間進深較小,房間面積小,多層(4-7層)或低層(1-3層)的建筑,對于承重墻體不能改動。磚木結構(40年)①指建筑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柱等采用磚或砌塊砌筑,樓板、屋架等用木結構,像大多數農村的屋舍、廟宇等。②這種結構建造簡單,材料容易準備,費用較低;但耐用年限短。
氣膜建筑: 1、 獨特的無梁柱設計:由于是氣壓承載,氣承膜結構內并無梁柱。空間高跨比為1/4~1/2。 2、力學性能:中等強度的PVC膜,其厚度僅1.0mm,但它的拉伸強度相當于鋼材的一半。膜材的彈性膜量較低,這有利于膜材形成復雜的曲面造型。
靈活性高,各個部件規格多樣,尤其是豎梁可根據墻體的高度自由伸縮,適用范圍廣泛;原材料為冷軋鋼板,冷軋鋼板堅固不易變形,且自重較輕,方便工人搬運和施工,省時省工;施工效果更佳,澆筑后的墻體,柱體,大梁,小梁等表面光滑平整,墻體垂直度高,且墻角邊緣縫隙狹小;不采用木方,施工過程中,不會因為木方的斷裂出現跑模的現象,省去了二次施工;橫梁、豎梁之間獨特的連接方式使得墻體支撐更加穩定,且操作簡單快捷;穿墻螺絲穿透模板和墻體,從墻體中心配合橫梁和豎梁,對模板的加固能力更強;完全鋼結構,單位承重能力比傳統方式更強,每平米可承重5噸以上;產品采用統一標準化生產,產品整齊劃一,方便工地管理人員管理。
一、日本建筑企業的運作模式有如下一些特點: 1.所有項目都是公司直營; 2.項目部管理人員由公司派遣; 3.公司對項目部實施目標管理和預算管理; 4.材料統一采購和配送; 5.項目經理的作用主要是生產管理,包括協調合作單位、組織生產、在預算范圍內完成公司制定的目標。項目風險由公司承擔,項目經理的積極性除來自薪水外,主要是事業心和“愛社心”,即敬業精神、認真負責的態度; 6.公司總部擁有非常強的管理和支持能力,隊伍強大,分公司和項目施工人員精簡。 如東京丸之內:Marunouchi Trust Tower項目,地下4層、地上37層,塔屋2層,總建筑面積115371.18m2,最高178.0m,項目管理人員只有十幾名,施工人員只有80左右。 7.項目主要采用總分包模式,管理層與勞務層分開,專業化程度高。 大型建筑企業完全是管理公司,在各地承接工程,接到工程后組織管理班子,而具體施工大部分分包給專業公司完成。
日本古建筑的一些3D模型:lol
前段時間的日本東京天空樹的帖子,有網友提到隔震措施。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照片,找了一些出來,與大家分享。日本的建筑中,采取的地震對策,基本分兩種。日語一種是【制震】一種是【免震】。對應中文的話,我想應該是【抗震】與【隔震】。通俗的說就是一種方法是“剛性措施”一種方法是“柔性措施”。一種是不讓建筑產生晃動,一種是讓建筑在允許的范圍內晃動。【制震】措施是在每層,或者每隔幾層設置制震的設施,【免震】是在基礎部位或者地下中間層部位設置隔震層,安裝免震設備。下面分別上傳一些抗震與隔震設施的照片。
中國的建筑藝術源遠流長。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藝術風格等各有差異,但其傳統建筑的組群布局、空間、結構、建筑材料及裝飾藝術等方面卻有著共同的特點。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國傳統建筑的結構、裝飾、色彩、空間、環境和建筑與人的關系等方面分析其特點。 一、結構形式 中國古建筑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 此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梁、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 中國古代木構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稱為“抬梁式”。宮殿、壇廟、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這種結構方式。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連起來成為排架,然后用枋、檁斗接而成,故稱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較小的建筑物。 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疊而成的,因其所圍成的空間似井而得名。這種結構比較原始簡單,現在除少數森林地區外已很少使用。 <
徽派建筑的形成及風格特點 徽州這片古老土地上的建筑,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而被世人關注,當是基于它的風格特色以及形成這些特色的原因。徽州古建筑本身就是生活在黃山市的大部分地域和江西婺源及宣城地區的績溪在內的多少代人民所寫下的另外一種文字形式與文化符號的大塊文章。歌德贊譽 “ 建筑為凝固的音樂 ” 。它可以像音樂那樣喚起人們的美好情感,其本身即具有形體組合的和諧與韻律美,又同時具有可因體現技藝的創新性而產生的新奇美。這就足以說明作為
裝配式建筑的施工特點包含優越性和局限性,具體如下: (一)優越性: 1、構件可在工廠內進行產業化生產,施工現場可直接安裝,方便又快捷,可縮短施工工期。 2、構件在工廠采用機械化生產,產品質量更易得到有效控制。 3、周轉料具投入量減少,料具租賃費用降低。 4、減少施工現場濕作業量,有利于環保。 5、因施工現場作業量減少,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浪費。 6、構件機械化成度高,可較大減少現場施工人員配備。 (二)局限性: 1、因目前國內相關設計、驗收規范等過于滯后施工技術的發展,裝配式建筑在建筑物總高度及層高上均有較大的限制。 2、建筑物內預埋件、螺栓等使用量有較大增加。 3、構件工廠化生產因模具限制及運輸(水平垂直)限制,構件尺寸不能過大。 4、對現場垂直運輸機械要求較高,需使用較大型的吊裝機械。 5、構件采用工廠預制,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