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Architecture.in.Japan).其余部分在http://bbs.co188.com/viewthread.php?tid=2548762&extra=page%3D31%26amp%3Bfilter%3D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ofid=0[ 本帖最后由 wangziquan007 于 2011-1-19 15:41 編輯 ]
[日本建筑].Architecture.in.Japan,超清晰[ 本帖最后由 hebe5871 于 2010-11-7 09:09 編輯 ]
日本建筑(Architecture.in.Japan)(二)
中國土木人,你情何以堪···!!
又一屆普利茲克建筑獎在洛杉磯揭曉,獲獎的是日本建筑師伊東豐雄。 伊東豐雄已經是第六位獲普利茲克建筑獎的日本建筑師,此前的五位日本籍得主分別是:1987年獲獎的丹下健三(已故)、1993年獲獎的槙文彥、1995年獲獎的安藤忠雄、2010年獲獎的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團隊。 可是樓主真心不明白:為什么榮獲普利茲克建筑獎的有那么多日本建筑師呢?大家能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嗎?
前段時間的日本東京天空樹的帖子,有網友提到隔震措施。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照片,找了一些出來,與大家分享。日本的建筑中,采取的地震對策,基本分兩種。日語一種是【制震】一種是【免震】。對應中文的話,我想應該是【抗震】與【隔震】。通俗的說就是一種方法是“剛性措施”一種方法是“柔性措施”。一種是不讓建筑產生晃動,一種是讓建筑在允許的范圍內晃動。【制震】措施是在每層,或者每隔幾層設置制震的設施,【免震】是在基礎部位或者地下中間層部位設置隔震層,安裝免震設備。下面分別上傳一些抗震與隔震設施的照片。
一、日本建筑企業的運作模式有如下一些特點: 1.所有項目都是公司直營; 2.項目部管理人員由公司派遣; 3.公司對項目部實施目標管理和預算管理; 4.材料統一采購和配送; 5.項目經理的作用主要是生產管理,包括協調合作單位、組織生產、在預算范圍內完成公司制定的目標。項目風險由公司承擔,項目經理的積極性除來自薪水外,主要是事業心和“愛社心”,即敬業精神、認真負責的態度; 6.公司總部擁有非常強的管理和支持能力,隊伍強大,分公司和項目施工人員精簡。 如東京丸之內:Marunouchi Trust Tower項目,地下4層、地上37層,塔屋2層,總建筑面積115371.18m2,最高178.0m,項目管理人員只有十幾名,施工人員只有80左右。 7.項目主要采用總分包模式,管理層與勞務層分開,專業化程度高。 大型建筑企業完全是管理公司,在各地承接工程,接到工程后組織管理班子,而具體施工大部分分包給專業公司完成。
日本古建筑的一些3D模型:lol
日本建筑師小林崇的樹屋(1)——higashi izu
日本建筑師小林崇的樹屋(2)——nasu
日本建筑師小林崇的樹屋(3)——kagoshima
日本建筑師小林崇的樹屋(4)——hokkaido
摘要:日本因為地域狹窄,資源缺乏,在城市中更是寸土寸金,為了最大化的利用資源,于是就出現了許多薄得讓我們瞠目結舌的奇特建筑。
去了趟日本,看了幾個建筑,有2個印象比較深刻,一個是貝大師做的Miho美術館,一個是FOA的橫濱客運碼頭.這兩個建筑大家都比較熟悉,雜志上也有很多介紹,只是這次行程很緊,每個建筑只有那么一點時間看,壓根就沒去感受設計者的思想.如果有機會再來,就不帶相機,只在建筑里去感受以下照片均為數碼相機所拍,沒有加任何處理,所以色彩基本保持當時的樣子.先來張Miho的室內作為開始還是從它的空間序列來體會大師的設計概念吧。美術館的前廣場
各位同行,有沒有日本建筑給排水的工程實例這方面的資料,小弟急須。現在我們院做的項目是學習日本的做法,建筑外框和內膽完全分離,想看一下日本給排水的工程設計實例。有的話發給我吧,謝謝。我的E-mail:dicsen@163.com
..........................
論文簡介:傳統形式的建筑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生活的需要,在建筑設計中如何對待傳統,本文通過對日本建筑師成功繼承傳統的分析,將傳統一分為二來討論日本建筑師繼承和發揚傳統的問題。 投稿網友:lsh453372421 上傳時間: 2013-10-28
文件格式 :PDF文件大小:6. 26 M
這座雙層住宅被三條厚厚的邊圈起,每條邊在院子那側都向外探出,包出一塊室外露臺。這三層露臺用樓梯聯系起來,儼然就是城市中連續的綠色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