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結構與材料——屋頂排水中國古建筑防水有“以排為主,以防為輔”、“多道設防,剛柔并濟”的理念,說到“排水”,古人首先是從屋頂下功夫。古代建筑的屋頂,多采用高屋脊、大坡度的設計,靠近屋脊兩側的坡度超過60°,而在檐部的坡度不足30°,利用陡坡使水急下,再因慣性沖出檐外。 中國傳統建筑的屋頂,多用大坡度的設計,靠近屋脊的坡度超過60°,而靠近房檐的坡度小于30°,利用慣性使快速流下的雨水沖出屋檐外。各種屋頂式樣中最有利于排水的,叫做懸山頂。所謂“懸山”,就是屋頂房檐伸出“山墻”外,顯然更容易將雨水排出。懸山頂在屋頂的式樣中,等級不高,因此多
我有一些格扇門的圖片,但不知道圖樣的名字,請教各位大俠,如果有其他的圖片,可以傳給我嗎
硬山古建筑木結構內部名稱 古建筑節點結構學名。(自己畫圖,實屬不易)
馬里安曼興都廟色彩鮮艷
日本古建筑的一些3D模型:lol
我們公司現在有個設計方案是古建筑,層高有事2-3的,單棟面積在500-1000m2,總建筑面積為20000m2,現在頂層沒有吊頂,請問空調怎么設置?
中國古代木構架房屋建筑中負擔結構構件的制造和木構架的組合、安裝、豎立等工作的專業。由于古代建筑是以木結構為骨干的,因此房屋的設計也歸屬大木作。 歷史淵源 由《考工記》所載"攻木之工七",可知周代木工已分工很細,以后各代分工不同。宋代房屋的附屬物平暗、藻井、勾闌、博縫、垂魚等的制作,歸小木作,明清時則歸大木作。宋代大木作以外另有鋸作,明清也歸大木作。木構架房屋建筑的設計、施工以大木作為主,則始終不變。 設計制度 中國古代建筑在唐初就已經定型化、標準化,由此產生了與此相適應的設計和施工方法。宋《營造法式》中,已載有一套包括設計原則、標準規范并附有圖樣的材份制(即古代的模數制,見材份)。材份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大量營建都城宮室,已不再用材份制。清初頒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使用了斗口制(見斗口),仍可看出材份制的痕跡
這是在福建泉州拍的
圖紙簡介: 該圖紙為本人于2012年11 月所繪制,為浙江金華金東區某徽派古建筑的修繕方案設 投稿網友: wumingfei6881 上傳時間: 2013-04-10
RT~~~~最近在搞一套公園的仿古建筑施工圖~快煩死了~因為本人剛畢業~而且不是建筑專業的~對于仿古建筑真的是太大壓力了~一個涼亭就搞了我3、4天~:@:@而且個鐘打回來重做~~求各位大大幫忙想個辦法~感覺現代建筑比仿古建筑好設計~請問有仿古建筑專業的么??來著吐槽下發泄下而已~謝謝了~:lol:lol
圖紙簡介: 本圖尺寸大門跨度尺寸16米,有主次間分。可以通過拉伸直接直接修改,方便快捷。 投稿網友: mmclinne 上傳時間: 2013-11-24
本帖最后由 多多222 于 2015-8-12 17:01 編輯 多年來, 古建筑行業中一直存在著一個問題, 即關于古建筑屋面的重量, 一直缺少詳細、確切的數據。這給結構設計和文物修繕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有感于此, 筆者一直希望能為設計人員及業內人士提供一套可資參考的數據, 為古建筑設計和文物修繕的科學化、規范化盡一點力
(1)、1988年《全國仿古建筑與園林工程預算定額》第二冊營造法源項目(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第2頁第一章磚細工程工程量計算規則第十一條 4 兜肚、荷花柱頭、將板磚、掛芽、靴頭磚,分別以只(塊)計算。但是在23頁定額消耗量里單位并未把上述幾種構件的單位正確的標上,算是當時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