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也是個搞建筑的,但是技術不高請大家來指教指教,如果你感覺我們可以聊的話,請自我介紹一下如果有什么好的建筑圖片或者你的作品多可以那出來讓打家來鑒賞一下謝謝大家的支持我先發張圖片上來
在《美術家眼中的徽式建筑原來是這個模樣》一文中,我們不但知道了徽式建筑是中國古代建筑的代表,還知道了徽式建筑白墻黑瓦、青磚青瓦的特征,同時也對古建物所使用的材料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不論是徽式建筑中的木雕還是天井,建筑多為木料結構,以柱、枋、檁、椽等構件組成。大家都知道木料最怕火,那么古人在古代建筑防火方面都有哪些措施呢?在消防設備和消防隊伍強大的今天,不論是防火科技還是防火意識,顯然都要強于古代,而我們仍然在時刻強調古建筑保護、古建筑防火的重要性。在生產力落后的古代,沒有報警設施,沒有消防栓,古代防火完全靠人的主觀能動性,回看古代建筑防火措施個個堪稱奇跡,古人智慧不可猜想。古代建筑防火措施-信仰防火1、五行之說。古人對自然現象及科技認知有限,信奉神佛,“陰陽五行”之說最為流行,認為世間萬物均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運動轉化而成,五行之間也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系。在電視劇和電影中,我們經常看見衙署類官式古建筑通常采用黑瓦為頂、黑磚為墻,這是由于黑色不但能夠彰顯衙署的威嚴、肅穆,而且古人認為“北方壬葵水,其色屬黑”,黑色在五行中代表水,進而蘊含有“以水
愛爾蘭建筑安全管理介紹 1. 健康安全局 隨著國家經濟的騰飛,建筑業在愛爾蘭成為最大的產業部分之一,該行業對未來國家經濟的成功發展和社會基礎設施的改善都是致關重要的因素。建筑業也是最大的雇主之一,因此有責任去建立更完善的健康安全標準。 建筑工程與其它商業活動一樣,建筑工地也同其它工作場所一般。當一個建筑工程正在設計和實施階段時,必須考慮好所有風險承擔者的安全、健康和福利。建筑工作屬于危險行業,建筑工人在工地上隨時要面對許多危險。 該個案研究表明:國家和建筑公司雙方都應知曉如何保護建筑工人和非建筑工人在工地上的健康和安全。健康安全局制定合理措施,幫助企業保護好所有工人及公眾的安全。 2.建筑工地發生的常見事故 由于過去10年里經濟條件的改善,人們加大了對住房需求和基礎設施的改善。愛爾蘭建筑工業中的勞動力已經從7%增長到大約10%,每年平均在建筑工地上要發生20起死亡事故。 造起死亡事故的大部分原因是:  高處墜落事故:包括
(轉載) 建筑師們匠心獨運,他們在建筑上采取了科學的設計辦法,冬季為紫禁城“供暖”,才幫助“萬歲爺”順利過冬的。具體做法是將宮殿的墻壁砌成空心的“夾墻”,俗稱“火墻”。墻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設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燒上木炭火,熱力就可順著夾墻溫暖到整個大殿。 我國北方,冬季漫長而又寒冷。有氣象數據顯示,明清時,一年內北京約有一百五十余天是寒冷天氣,最冷時氣溫可達攝氏零下二三十度。在那個沒有暖氣,沒有電熱毯、沒有保暖衣、羽絨服,更沒有空調的時代,生活在紫禁城里的皇上及他的嬪妃們、皇子皇孫以及大量的宮女、太監們,他們又是如何度過那寒冷而又漫長的冬季了呢? 原來,我國古代的建筑師們匠心獨運,他們在建筑上采取了科學的設計辦法,冬季為紫禁城“供暖”,才幫助“萬歲爺”順利過冬的。其具體做法,是將宮殿的墻壁砌成空心的“夾墻”,俗稱“火墻”。墻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設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燒上木炭火,熱力就可順著夾墻溫暖到整個大殿。為使熱力循環通暢,火道的盡頭設有氣孔,煙氣由臺基下出氣口排出。而且這種火道還直通皇上的御床和宮殿內其它人睡覺的炕床下面,形成的
任意建筑導入結構流程
塑料檢查井主要優點: (1)、部件采用熱塑性塑料一次注塑而成,耐腐蝕、耐酸堿、使用壽命長。 通過國家化學建筑材料測試中心測試,經久耐用;(2)、保護環境 各個管口連接處均采用柔性連接,連接靈活方便,有優越的水密性,徹底杜絕雨污水滲漏、泄漏,防止對地下水的二次污染。安全環保;(3)、管道與井座柔性連接,管道與井座的粘土共同運動、均勻沉降,很好的解決了傳統檢查井與塑料管道連接所產生的不均勻沉降問題,有效防止地面塌陷;(4)、安裝簡便,采用分體組裝結構、施工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可全天候施工,磚砌檢查井和其他水泥模塊砌筑井與之無法相比。井筒可現場切割、調整,適應各種安裝深度要求,有效降低成本,大大提高施工進度,縮短工期是傳統檢查井的10-20倍以上;(5)、高效排水 內壁光滑流暢,設有導流槽,污物不易滯留,減少了堵塞的可能,有著出色的排水性能,雨污排放率是傳統檢查井的1~3倍;(6)、重量輕,易于運輸和安裝,性能可靠,承載能力強;適配性強 ,品種齊全,可任意調節井筒高度及在筒體上打孔,調節方向,滿足工程安裝的一切需求;
梁思成的古代建筑之旅來源:自由建筑報道 作者:侯杰天津建城雖只600年,但古代建筑卻很多。中國著名的建筑史學家梁思成早年就是從實地勘查天津薊縣獨樂寺、寶坻廣濟寺等古代建筑開始,撰寫出震驚中外的調查報告,步入神秘殿堂的。 早在海外留學時,梁思成就發現國外的古代建筑普遍受到妥善的保護,甚至還有一些學者醉心于對這些人類文化遺產的研究。相比之下,中國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所留存下來的一些彌為珍貴的古建筑卻不斷地遭到破壞。滿懷愛國熱忱的梁思成暗下決心一定要寫出中國人自己的建筑史來。 梁思成認為要想做好中國古代建筑研究,不能僅在文獻記載中兜圈子,還要借助于近代科學方法,開展實地調查測繪。1932年4月,梁思成在時為南開大學學生的弟弟梁思達等人的陪同下來到天津薊縣,開始對始建于宋代的獨樂寺進行調查研究。他對這座古寺的山門和觀音閣進行了測繪,每個斗拱的尺寸都一定要丈量準確,并繪制了外形與內部結構的全套圖紙,拍攝了大量的照片,并在披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同時,親自訪問當地的老人。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梁思成寫出第一篇調查報告《薊縣獨樂寺山門考》。可以說,這是中國人第一
建筑裝飾用石材有天然石材和人造石材兩大類,并以天然石材為主,它是一種高級的裝飾材料,主要用于裝飾等級要求高的工 程中,人造石材屬于較低檔次的裝飾材料,只用于中、低檔的室內 裝飾工程中。 天然石材是指從天然巖體中開采出來的,并經加工成塊狀或 板狀材料的總稱。建筑裝飾用的夭然石材主要有花崗石和大理石 兩大種。 所謂大理石是指沉積的或變質的碳酸鹽巖類的巖石,有大理 巖、白云巖、灰巖、砂巖、頁巖和板巖等。如我國著名的漢白玉就是北京房山產的白云巖,云南大理石則是產于大理縣的大理巖,著名 的丹東綠則為蛇紋石化硅卡巖。同樣,作為石材開采的各類巖漿巖,如花崗巖、安山巖、輝綠巖、綠長巖、片麻巖等稱之為花崗石。如 北京白虎澗的白色花崗石是花崗巖,濟南青是輝長巖,而青島的黑色花崗石則是輝綠巖。 人造石材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裝飾材料。按照所用粘結劑不同, 可分為有機類人造石材和無機類人造石材兩類。按其生產工藝過 程的不同,又可分為聚酯型人造大理石、復合型人造大理石、硅酸 鹽型人造大理石、燒結型人造大理石四種類型。 四種人造石
1.魯班獎簡介 魯班獎的全稱為“建筑工程魯班獎”建筑工程魯班獎是1987年由中國建筑業聯合會設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鼓勵建筑施工企業加強管理,搞好工程質量,爭創一流工程,推動我國工程質量水平的普遍提高。該獎是行業性榮譽獎,屬于民間性質。當時每年數額20個,有嚴格的評選辦法和申報、評審程序,并有嚴格的評審紀律。評審由評審委員會負責,協會只負責受理申報、組織初審和工程復查,不得干預評工作。評委由各地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專家組成,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定。 1996年7月,根據建設部的決定,將1981年政府設立并組織實施的國家優質工程獎與建筑工程魯班獎合并,獎名定為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 )。每年評選一次,獎勵數額為每年45個。2.魯班獎是誰設立和頒發的?魯班獎是于1987年由原中國建筑業聯合會設立的一項優質工程獎。1993年隨聯合會的撤銷轉入中國建筑業協會。1996年根據建設部關于“兩獎合一”的決定,將 國家優質工程獎和建筑工程魯班獎合并,獎名定為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 工程)。該獎是我
原始社會至漢代是中國古建筑體系的形成時期。在原始社會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為居住處所,或構木為巢。到了原始社會晚期,在北方,我們的祖先在利用黃土層為壁體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簡單的穴居或淺穴居,以后逐步發展到地面上。南方出現了干欄式木構建筑。進入階級社會以后,在商代,已經有了較成熟的夯土技術,建造了規模相當大的宮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時期,統治階級營造很多以宮市為中心的城市。原來簡單的木構架,經商周以來的不斷改進,已成為中國建筑的主要結構方式。瓦的出現與使用,解決了屋頂防水問題,是中國古建筑的一個重要進步。戰國時期,城市規模比以前擴大,高臺建筑更為發達,并出現了磚和彩畫。秦漢時期,木構架結構技術已日漸完善,其主要結構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發展成熟,高臺建筑仍然盛行,多層建筑逐步增加。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東漢時出現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閾和石墓。秦漢時期還修建了空前規模的宮殿、陵墓、萬里長城、馳道和水利工程。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建筑體系的發展時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磚瓦的產量和質量有所提高,金屬材料被用作裝飾。在技術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顯示了木結構技術的
中國古代建筑的文化特征中國古代建筑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大土壤中生長、發展,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一、 可讀性 中國古代的建筑比之外國建筑多了一些人文色彩。雖然建筑的形式語言很抽象,我們常用雄偉、高大、輕巧、秀麗等來形容它們。但是,先人們賦予了其以人為的寓意。比如,不同的屋頂、匾額、楹聯等有著不同的含義,象征著不同的社會意義、等級制度等。讀懂古建筑所作的注解,我們可以領悟比建筑自身豐富得多的內涵。
圖紙簡介: 簡單的古建筑平面圖 僅供參考 第一次做 算是個作業吧 投稿網友: mf66134338 上傳時間: 2013-05-31 圖
碉房是中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內蒙部分地區常見的居住建筑形式。從《后漢書》的記載來看,在漢元鼎六年(公元111年)以前就有存在。這是一種用亂石壘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層。因外觀很像碉堡,故稱為碉房,碉房的名稱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年)。藏族民居俗稱碉房,大多數為三層或更高的建筑。底層為畜圈及雜用,二層為居室和臥室,三層為佛堂和曬臺。四周墻壁用毛石壘砌,開窗甚少,內部有樓梯以通上下,易守難攻,類似碉堡。窗口多做成梯形,并抹出黑色的窗套,窗戶上沿砌出披檐。居住在四川阿壩和甘孜的藏族碉房,其木裝修部分則增多一些。居住在甘肅南部的藏族則多采用青海莊窠形式,說明地區條件對民居的影響甚至比民族因素的影響更大。四川茂汶地區居住的羌族亦采用碉房形式,其外墻為片石壘砌,建筑密度極高,并附建有極高的碉堡及過街樓,防御性極強。云南紅河州一帶的哈尼族民居稱為“土掌房”,為土墻、平頂、外墻無窗的兩層樓房,這種體系應說與藏族碉房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
很多設計者對中國各個時代的建筑形式不是很清楚,特別是屋頂的形式,本文主要介紹中國各個階段的屋頂形式,值得學習 中國古建筑屋頂可分為以下幾種形式: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盝頂等。其中廡殿頂、歇山頂、攢尖頂又分為單檐(一個屋檐)和重檐(兩個或兩個以上屋檐)兩種,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可衍生出卷棚頂。古建筑屋頂除功能性外,還是等級的象征。其等級大小依次為:重檐廡殿頂>重檐歇山頂>重檐攢尖頂>單檐廡殿頂>單檐歇山頂>單檐攢尖頂>懸山頂>硬山頂>盝頂。此外,除上述幾種屋頂外,還有扇面頂、萬字頂、盔頂、勾連搭頂、十字頂、穹窿頂、圓劵頂、平頂、單坡頂、灰背頂等特殊的形式。 廡殿頂 又稱四阿頂,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頂,前后兩坡相交處為正脊,左右兩坡有四條垂脊。重檐廡殿頂莊重雄偉,是古建筑
圖紙簡介: 本圖為宋代簡約風格的某古鎮古代客棧,包括剖面圖,樓梯大樣圖,以及里面圖等,僅供參考 投稿網友: qiannianxy 上傳時間: 2014-01-08
建筑門窗術語
基礎接地跨接到位,圓鋼與圓鋼單面焊接長度為圓鋼直徑12倍。 利用兩根直徑不少于16mm的柱主筋做避雷引下線,圓鋼跨接到位
京都御所位于京都市中心上京區內,始建于平安時代,在公元60年火災之后,曾經歷多次火災和戰亂。現在的京都御所重建于應仁之亂后的文明11年(公元1479年)。織豐時代,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分別于1568年、1585年和1606年多次改建和添建。1640年由造園家小堀遠州擔綱建造庭園。 京都御所占地總面積912000平方米,外圍石垣,內鋪白砂。京都御所花園在內里,內里是天皇及家人居住和辦公的地方,位于整個地塊的中心偏北,以土木墻圍合,東有建春門,南有建禮門,北有朔平門,西有皇后門、清所門、宜秋門。內里以建筑為主,最重要的紫宸殿區,是天皇即位、接受朝賀的地方。另外皇后居住辦公的地方,被稱為皇后御常御殿區。另外,還有兩個天皇日常辦公的地方及冊立太子舉行儀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