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平面長達70米,應設伸縮縫或做后澆帶,但也可以在板中添加一種膨脹劑,就不需要做伸縮縫或后澆帶了,有哪位高手知道是哪種膨脹劑啊???
就我國的地理緯度而言,在冬季室內溫度都不會很高,包括那些設備機房,如果冬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是用來計算室內除余熱的話,那它基本上用到的機會是非常少的,不知大家有沒有實際用到過?
常有同學困惑此問題,論壇里也有說溫度后澆帶必須要設附加鋼筋,現把圖集節點大樣和朱總《設計問答》一書中的解釋列舉出來,供各位同仁參考。
請教在深基礎施工中可用膨脹帶代替溫度后澆帶嗎?最近在網上幾套圖紙見超長混凝土采用膨脹帶,請問什么情況用膨脹帶,什么情況設后澆帶?
在書上看到:<<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宜控制其環境溫度低于兩側混凝土澆筑時的環境溫度>>,為什么溫度要低?
混凝土結構溫度作用研究進展
下圖是后澆帶的傳力工字鋼,想請問一下,這個工字鋼端部的鐵板起什么作用,加強錨固作用還是防水作用。還是兩個作用都起。
溫度變送器選用熱電偶、熱電阻作為測溫元件,從測溫元件運送信息送到變送器模塊,始末穩壓濾波、運算擴大、非線性更正、V/I轉換、恒流及反向保護等電路處理后,轉換成與溫度成線性關系的4-20mA電流信息運送。 將物理丈量信息或尋常電信息轉換為準則電信息運送或可以以通訊條約方法運送的設備。溫度變送器是將溫度變量轉換為可傳送的準則化運送信息的儀表,重點用于產業過程溫度參數的丈量和管制。溫度變送器是將被測主回路溫度值轉換成恒流環準則信息,連續運送到接管裝置。 溫度電流變送器是把溫度傳感器的信息改變成電流信息,連接到二次儀表上,從而顯現出對應的溫度。譬如,圖中該溫度傳感器的型號為PT100,那么溫度變送器的作用即是把電阻信息改變成電流信息,輸入儀表,顯現溫度。
新版荷載規范,溫度作用9.3.2條:結構最高平均溫度和結構最低平均溫度根據基本氣溫按熱工學的原理確定。到底實際應用中該如何取值,規范在這里似乎有點忽悠的意味!為什么不直接告訴怎么取值不久行了?求解此處含義
美變用的油位表上有+40,+25,0度的刻度可是美變本身也帶有溫度表,在運行的時候溫度表的溫度和油位表所指示的溫度不一致請問這種情況正常嗎?
論文:鋼筋砼筒倉在溫度作用下的設計因為萬方等數據庫需收費,所以我把從萬方等數據庫下載的資料上傳些給大家共享在實際的計算中可以參考~
做的鋼結構網架結構,下部框架加上溫升溫降工況梁的內力能差幾百KN,底層柱的彎矩3000多,導致我柱腳都沒法設計,只能不考慮溫度作用,請問這是什么原因?
1、高層鋼結構的樓面活荷載、屋面活荷載和雪荷載需要按照國家現行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的規定。當業主對樓面活荷載有特別要求時,可以按照業主的要求,但是不能小于規范的規定值。
本帖最后由 wuji5512 于 2014-8-5 14:41 編輯 原來的圖怎么不見了?
新的混凝土規范在構造規定一章中明確規定了伸縮縫最大間距可適當增大的條件之一是混凝土澆筑采用后澆帶分段施工。 高層規程第4.3。13條也提到了用后澆帶可適當放寬伸縮縫的間距。 我最近碰到一個鋼筋混凝土全框架結構三層以下連帶裙房有80米長,只用后澆帶沒設伸縮縫的設計圖紙,我一直不敢這么大膽,我不明白后澆帶在一定時期(一般是工程完工二個月吧)封閉后,整個結構再遇溫度變化,如夏季的40度高溫,冬季的零下20度低溫,結構就不再熱脹冷縮了嗎? 不少老設計師強調后澆帶不能代替伸縮縫,最多它可以對少許超過伸縮縫最大長度時如60米起到點緩解作用,不知各位大蝦如何理解?
請教究竟哪本規范講到了溫度作用
溫度作用與結構設計 之疑問
樊小卿文章溫度作用與結構設計
伐板厚75cm,長80m左右,寬20m左右,在中間40m處有一寬80cm溫度后澆帶,此處有兩道地下室的剪力墻通過,地下室只有一層,不過到一層此處無墻力墻,是否要在墻上留豎向后澆帶?如果不留,在澆筑混凝土時此墻如何處理?尤其是位于伐板里的那一部分剪力墻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