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墻抗震計算中,M<=ftmW/yRE,其中截面抵抗矩改如何計算,W=1/6bh2,我是取單位長度為1m的墻體作為計算對象,墻厚為0.2m所以我認為墻截面b=1m,h=0.2m,M<=240*1/150/0.75=2.13KNM,但是這樣算下來很小。如果出問題估計就是出在這里了。
之前我以為是抗規規定的,6度時乙丙丁類不計算地震作用。 但是看了條文說明上是這么說的 “其抗震設計可僅進行抗震措施設計”顯然這也是進行抗震設計的。 只聽說抗規之前有非抗震區,后來取消了,那為什么現在還有非抗震設計? 如高規7.2.27,規定了連梁抗震設計和非抗震設計時伸入墻肢的長度。連梁這種構件應該是都要進行抗震設計的吧。 所以到底什么情況下才進行非抗震設計?哪個規范,哪一條規定的? 求前輩們解答
RT,在非抗震地區的建筑,是否就不存在抗震等級之說了呢?那么剪力墻,是否就沒有邊緣構件了呢?只需按照混規第10.5.8條設端部的豎向受力鋼筋就可以了嗎?框架梁、柱也就不用端部加密之類的了吧?請搞過非抗震的哥們解釋下
拿到一個非抗震地區的工程,看看規范,都是抗震建筑的規定,突然不會做非抗震的設計了,比如說柱的軸壓比只有一至四級的,那非抗震地區呢,剪力墻的只有一至三級的,那四級和非抗震的呢怎么取還有乙類建筑:當本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時,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進行設計,那非抗震呢,就提高到6度嗎……大大的疑問,各位高手誰能
我現在作的一個工程在四川南充,屬非抗震設防地區。建筑為住宅,30層,下面3層商業,在3層要進行轉換。請教各位,在結構計算時應該考慮地震作用嗎?如不考慮,墻柱軸壓比如何控制?轉換層梁柱是不是應該按二級抗震?轉換層上一層墻肢軸壓比有要求嗎?剪力墻有加強區嗎?作慣了地震區,非地震區結構設計還真讓人困惑。
網上數據庫期刊中下載的資料,還有一篇是筑龍網花錢下載的。這方面網易資料比較缺這是《淺談建筑非結構構件的抗震設計》
有兩個疑問想請教大家:1.非抗震設計的剪力墻端部暗柱可以按照抗震設計時的構造邊緣構件取用嗎?有什么依據?2.這個題目中的有效高度是怎么求出來的?有何依據?
現有一學校,四層框架,位于非地震區,請問是否考慮地震作用及措施?本人理解如下:1、按《關于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確定原則的通知》,該工程按6度考慮地震作用。2、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第3.1.2條,6度對乙丙丁類,不進行地震作用計算。結論:該工程可不進行地震作用計算,但需按6度考慮抗震措施。
本帖最后由 huangzheng1992 于 2015-8-20 14:53 編輯 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理論(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 是九十年代初期由美國科學家和工程師提出的,它是指對結構進行抗震計算分析和采取構造措施,使結構在未來不同的抗震設防等級地震作用下達到預期的抗震性能目標。基于性能抗震設計的目的是在建筑物的整個壽命期內,在“一定的條件”下,花在抗震上的費用最少,即追求建筑物在服役期內的“最佳經濟效益”。這里的“費用”是指增加抗震能力的投資和因地震破壞造成的損失,包括人員傷亡、經營中斷、重復修建等 ; “一定的條件”是指所謂的性能目標 (Performance objectives)
我這邊小院算樓梯都用pkpm下的LT模塊計算的,但在LT模塊下樓梯好像是不抗震設計的 不怎么怎么才能實現樓梯本身的抗震設計。還麻煩大俠指點,謝謝
高規的很多規定都是針對抗震而言,非抗震的內容較零散,而且有些規定似乎互相沖突。這次做一個非抗震的高層轉換,把某些相關的條文做了摘錄,內容不是很齊,希望大家一起來補齊:1、短肢剪力墻截面厚度不應小于200mm(高規7.1.2-7條)2、應控制剪力墻平面外彎矩,當剪力墻肢與其平面外方向的樓面梁連接時,應至少采取以下措施中的一個措施,減小梁端部彎矩對墻的不利影響。1)沿梁軸向設置與梁相連的剪力墻,抵抗該墻肢平面外彎矩。2)當不能設置與梁軸線方向相連的剪力墻時,宜在墻與梁相交處設置扶壁柱,扶壁柱宜按計算確定截面及配筋。3)當不能設置扶壁柱時,應在墻與梁相交處設置暗柱,并宜按計算確定配筋。4)必要時,剪力墻內可設置型鋼 (高規7.1.7條)3、剪力墻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帶筒體和短肢剪力墻的混凝土等級不應低于C25。(高規7.2.1)4、非抗震設計的剪力墻,其截面厚度不應小于層高或剪力墻無支長度的1/25,且不應小于160mm。(高規7.2.2-3)5、筒體結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
現在手頭上有一非抗震區的,60米高的丙類建筑,剪力墻結構,請問我設計的時候該注意點什么問題,以前做的都是有抗震等級的,就這個沒有,現在沒有什么頭緒呀,請高手賜教。走過路過的兄弟幫俺頂一下,謝謝
最近在看抗震,由于是初學者,不是很清楚結構的非彈性地震反應分析(即保證大震不倒)是具體怎么操作的啊?查了一下抗震規范,說是超過12層的要用彈塑性時程分析法或靜力彈塑性分析法,但是規范上有沒有具體介紹這些方法的操作。我想問一下,現在設計院是怎么做來進行結構的非彈性地震反應分析(即保證大震不倒)的呢?是用時程分析法嗎?如果是的話,麻煩介紹一下大概步驟,謝謝!
2010抗震設計理解與說明
本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低于6度,卻是24層的高層住宅樓。設計時如何控制,地震力可以不算,但是像周期比等那些控制指標呢?沒這方面的經驗,期望指導
建筑結構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
本帖最后由 yxy531253671 于 2015-9-18 18:13 編輯 朱總在《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應用與分析》p7頁中對抗震概念設計進行了介紹1.提到了結構布置應把握:剪力墻的合理間距、結構的協同工作、上部結構與地基基礎的協同變形。2.提到了應注意加強以下部位:豎向構件的加強部位、樓面結構的加強部位、地基基礎的加強部位。請問以上紅色的這些項如何控制?
鋼材基本屬于各向同性的均質材料,且質輕高強、延性好,是一種很適合于建筑抗震結構的材料,在地震作用下,高層鋼結構房屋由于鋼材材質均勻,強度易于保證,所以結構的可靠性大;輕質高強的特點使得鋼結構房屋的自重輕,從而所受地震作用減小;良好的延性使結構在很大的變形下仍不致倒塌,從而保證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但是,鋼結構房屋如果設計和制造不當,在地震作用下,可能發生構件的失穩和材料的脆性破壞或連接破壞,使鋼材的性能得不到充分發揮,造成災難性后果。因此高層鋼結構房屋的抗震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一、建筑幕墻的抗震要求 建筑幕墻的抗震性能應滿足GB 50011的要求。 建筑幕墻應滿足所在地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建筑幕墻,其試驗樣品在設計的試驗峰值加速度條件下不應發生破壞。幕墻具備下列條件之一時,應進行振動臺抗震性能試驗或其他可行的驗證試驗:①面板為脆性材料,且單塊面板面積或厚度超過現行標準或規范的限制;②面板為脆性材料,且與后部支撐結構的連接體系為首次應用;③應用高度超過標準或規范規定的高度限制;④所在地區為9度以上(含9度)設防烈度。二、建筑幕墻抗震設計原則建筑幕墻的抗震設計遵循“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設計原則。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設防目標是:①當遭受低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響時,主體結構不受損壞或不需修理可繼續使用;②當遭受相當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設防地震影
[分享]砌體結構抗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