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筑龍結構設計 多年來(有住宅、商住、綜合、學校、醫院、工廠、市政工程,有砌體、鋼筋混凝土、底框磚混等結構)的抗震設計審查,從中發現如下一些普遍性問題。
一些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我這邊小院算樓梯都用pkpm下的LT模塊計算的,但在LT模塊下樓梯好像是不抗震設計的 不怎么怎么才能實現樓梯本身的抗震設計。還麻煩大俠指點,謝謝
本帖最后由 huangzheng1992 于 2015-8-20 14:53 編輯 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理論(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 是九十年代初期由美國科學家和工程師提出的,它是指對結構進行抗震計算分析和采取構造措施,使結構在未來不同的抗震設防等級地震作用下達到預期的抗震性能目標。基于性能抗震設計的目的是在建筑物的整個壽命期內,在“一定的條件”下,花在抗震上的費用最少,即追求建筑物在服役期內的“最佳經濟效益”。這里的“費用”是指增加抗震能力的投資和因地震破壞造成的損失,包括人員傷亡、經營中斷、重復修建等 ; “一定的條件”是指所謂的性能目標 (Performance objectives)
超限高層。
框架和剪力墻的抗震設計
高層結構抗風與抗震設計
——學習《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2001有關條文的體會 3.4.3條 平面或豎向不規則的建筑結構,其計算模型有特別要求,計算工作量大,計算難度提高;而且,雖然計算手段增多了,但并不能保證其計算結果“準確”,造成結構安全度難以控制。因此,設計中(特別是建筑設計)應盡量避免采用不規則的設計方案,尤其不應采用嚴重不規則的設計方案,除非該方案的使用功能特殊需要或建筑效果是唯一最好的。 3.4.5條 設置防震縫是解決體型復雜、平面立面特別不規則的建筑結構由于變形復雜而避免碰撞的一種好方法。但對于高層,尤其是超高層建筑宜選用合理的建筑結構方案而不設防震縫,同時采用合適的計算方法和有效的措施,以消除不設防震縫帶來的不利影響;此外,要注意由于設置了防震縫而形成結構高寬比超限問題。防震縫同時又能兼作溫度縫,對于超長建筑則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3.5.3條 “結構在兩個主軸方向的動力特性宜相近”,體現在具體設計中,一是注意建筑平面的長寬比不宜過大,二是對于矩形平面,在剪力墻的布置、柱截面bh的擺向以及樓層結構布置中,應采取增強結構橫向(短方向)剛度
2010抗震設計理解與說明
本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低于6度,卻是24層的高層住宅樓。設計時如何控制,地震力可以不算,但是像周期比等那些控制指標呢?沒這方面的經驗,期望指導
女兒墻抗震計算中,M<=ftmW/yRE,其中截面抵抗矩改如何計算,W=1/6bh2,我是取單位長度為1m的墻體作為計算對象,墻厚為0.2m所以我認為墻截面b=1m,h=0.2m,M<=240*1/150/0.75=2.13KNM,但是這樣算下來很小。如果出問題估計就是出在這里了。
建筑結構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
1、根據高規3.11.1條,結構抗震性能目標分為A、B、C、D四個等級,是不是抗震的最低要求就是對應D等級,換句話說:是不是D等級就是我們所謂的三水準兩階段的設計。2、抗震規范附錄M中的抗震設計,對于性能要求為什么和高規沒有對應起來?抗規對位移和構造有更加詳細,對于高層建筑需不需要采用?
1.應當注意防震縫的設計,必須留有足夠的寬度。2.平面形狀或剛度不對稱,會使建筑物產生顯著的扭轉,震害嚴重。3.凸出屋面的塔樓受高振型的影響,產生顯著的鞭梢效應,破壞嚴重。4.高層部分和低層部分之間的連接構造不合理。5.框架柱截面太少,箍筋不足,柱子的延性和抗震能力不夠而發生剪切破壞或柱頭壓碎。6.由于沿豎向樓層質量與剛度變化太大,是樓層變形過分集中而產生破壞。7.地基的穩定性問題要特別注意。8.伸縮縫和沉降縫寬度過小,碰撞破壞很多。9.不應在建筑物端部設置樓梯間,樓板有大洞口,因剛度不均勻而產生扭轉。10.外縱墻門窗洞口過大,連梁尺寸太小,容易產生破壞。11.中間部分樓層柱子截面和材料改變或取消了部分剪力墻,產生剛度或承載力突變,形成結構薄弱層。高層抗震設計的基本原則: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高層建筑結構應根據房屋高度和高寬比、抗震設防類別、抗震設防烈度、場地類別、結構材料和施工技術條件等因素考慮其適宜的結構體系。高層建筑的高寬比是對結構剛度、整體穩
抗震設計規范附錄A里面,只有9度以上分類,沒有說那些是9度,而前面條文里面都是說的9度抗震,就是那些是9度抗震,那些9度以上抗震,這個怎么區分?另外9度以上抗震該如何考慮呀
1. 砌體結構(不包括加筋砌體結構)是否只有抗震設防烈度 而沒有抗震等級的劃分?2.如果沒有 那砌體結構中的梁和構造柱是否沒有加密區的要求?3.在用pk計算砌體中的連梁時抗震等級應該設置為幾級?謝謝
橋梁抗震設計指南(LRFD)
A 房屋震害 首先必須要區分震級和烈度的關系,震級為根本,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震級表示地震釋放能量的大小,差一個震級能量釋放差32倍;烈度為表象,表示地震的破壞程度,不同的地方破壞程度不一樣,烈度分為十二度。 按目前的規范,民用建筑按三水準設計,即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小震為50年有63.2%的超越概率;中震也就是設防烈度,為50年有10%的超越概率;大震為50年有2~3%的超越概率。汶川、成都基本烈度均為七度,一般民用建筑按七度設防,小震相當于5.45度,中震即7度,大震相當于8度強(按8.5算)。 汶川:根據《建筑抗震疑難釋疑》中提供的公式震中烈度=0.24+1.29x震級,可以用烈度換算出震中汶川映秀鎮可以承受的震級,小震為4.0級,中震為5.2級,大震為6.4級。此次為7.8級地震,遠遠超過了6.4級,也就是說按規范進行抗震設計的房屋全部倒塌,更不用說沒有做抗震設計的。
上傳有關抗震設計資料與大家分享,此次四川8.0級地震所受到的人員和經濟損失應引起廣大設計人員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