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簡介:就基于性能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幾個關鍵環節進行了討論,給出了結構整體設計的總框圖及設計中各關鍵環節的子框圖,較為清晰地展現了基于性能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基本過程。 投稿網友:wukangzhen 上傳時間: 2013-08-28
鋼材基本屬于各向同性的均質材料,且質輕高強、延性好,是一種很適合于建筑抗震結構的材料,在地震作用下,高層鋼結構房屋由于鋼材材質均勻,強度易于保證,所以結構的可靠性大;輕質高強的特點使得鋼結構房屋的自重輕,從而所受地震作用減小;良好的延性使結構在很大的變形下仍不致倒塌,從而保證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但是,鋼結構房屋如果設計和制造不當,在地震作用下,可能發生構件的失穩和材料的脆性破壞或連接破壞,使鋼材的性能得不到充分發揮,造成災難性后果。因此高層鋼結構房屋的抗震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一、建筑幕墻的抗震要求 建筑幕墻的抗震性能應滿足GB 50011的要求。 建筑幕墻應滿足所在地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建筑幕墻,其試驗樣品在設計的試驗峰值加速度條件下不應發生破壞。幕墻具備下列條件之一時,應進行振動臺抗震性能試驗或其他可行的驗證試驗:①面板為脆性材料,且單塊面板面積或厚度超過現行標準或規范的限制;②面板為脆性材料,且與后部支撐結構的連接體系為首次應用;③應用高度超過標準或規范規定的高度限制;④所在地區為9度以上(含9度)設防烈度。二、建筑幕墻抗震設計原則建筑幕墻的抗震設計遵循“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設計原則。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設防目標是:①當遭受低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響時,主體結構不受損壞或不需修理可繼續使用;②當遭受相當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設防地震影
建筑多高層結構的抗震措施是根據抗震等級確定的,抗震等級的確定與建筑物的類別相關,不同的建筑物類別在考慮抗震等級時取用的抗震烈度與建筑場地類別有關,也就是考慮抗震等級時取用烈度與抗震計算時的設防烈度不一定相同。一、建筑結構應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應分為以下四個抗震設防類別:特殊設防類:指使用上有特殊設施,涉及國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等特殊重大災害后果,需要進行特殊設防的建筑。簡稱甲類。重點設防類:指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生命線相關建筑,以及地震十可能導致大量人員傷亡等重大災害后果,需要提高設防標準的建筑。簡稱乙類。標準設防類: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標準要求進行設防的建筑。簡稱丙類。適度設防類:指使用上人員稀少且震損不致產生次生害,允許在一定條件下適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簡稱丁類。二、各抗震設防類別建筑的抗震設防標準,應符合下列要求:標準設防類,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強度確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達到遭遇高于當地抗震設防烈度的預估罕
大家有沒有看2005年考題的關于高層題的第2道大題,就是大底盤單塔樓高層建筑,主樓為框架-核心筒,裙房為框架其中第四小題:裙房為商業建筑,主樓為普通住宅,問裙房框架柱的縱向配筋根據抗震設防標準:裙房為乙類建筑,主樓為丙類建筑,那么確定裙房框架柱的抗震等級應該為幾級呢個人覺得應該為2級不知大家有何看法
一般中小學學校的抗震等級要提高一級,小弟我新手,對于中小學這個范圍的理解不深很透徹,請各位指點。疑問1:像一些中專類的學校,按授課內容來講它應該不屬于中小學,從這個角度上想,中專可以不提高抗震等級。但實際上中專類的學生一般都是初中畢業之后去讀的,年紀和高中生是一樣的,從這個角度上想,高中學校抗震等級提高,中專的也應該和高中的一樣要提高。兩個角度考慮得出的結果相反。疑問2:例如我這里是7度0.10g,提高一度考慮的話是不是要用0.15g來計算?疑問3:學校里面的教師宿舍抗震等級是否也要和學生宿舍一樣提高抗震等級?[ 本帖最后由 fighter0102 于 2010-5-27 22:21 編輯 ]
7.0(0.15g)的三類場地的抗震等級應該是幾級呢?抗規上3.3.3條“建筑場地為Ⅲ、Ⅳ類時,對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5g和0.30g的地區,除本規范另有規定外,宜分別按抗震設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時各類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怎么理解?
看抗震規范6.1.2和混凝土規范11.1.3給出的是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不知道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該如何確定呢?
建筑結構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
第一篇一、建筑結構抗震目標與設計在建筑結構的實際抗震設計中應堅持“小震無影響、中震可維修、大震不傾倒”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主要實施兩階段設計,在第一階段中,參照小震出現時的作用效果、負載效應,科學計算結構構件負載能力以及形變程度,在第二階段設計中,參照出現次數較少的地震作用效果,科計算建筑結構的形變程度。二、地震災害中建筑結構的損害位置眾所周知,地震具有一定的突發性和復雜性,這要求建筑結構應具備一定的彈性形變程度,以免在地震中被損壞或者傾倒,若想實現此項目標,存在一定的難度,但合理的抗震設計可降低損壞程度,這是因為將地震產生的能量經由彈性形變進行消耗,因此,在抗震設計中應著重增強建筑結構的形變程度、能量損耗效應和抗震性。(一)各層結構強度較弱樓層。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如若框架結構設計不一致,將會存在結構強度較弱的樓層,一旦遭遇地震,高樓層首先受到損害,形變程度較大,從最初
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與結構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在建筑設計的階段考慮到抗震因素以及提供相應的條件才能夠為建筑后期進行抗震結構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的初期應該充分考慮到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設計,以便結構工程師針對結構系統實現合理的布置,切實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與承載能力。 一、建筑設計與建筑抗震設計的關系 建筑的抗震設計以及抗震性能的高低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直接聯系,而建筑抗震設計又是以建筑設計為基礎的。這是由于建筑結構是基于建筑設計的,當建筑設計完成后建筑結構就難以改變。因此建筑設計師在建筑設計前期就應該充分考慮到建筑抗震設計的需求。 二、基于建筑抗震設計的建筑設計措施
摘 要: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一直是結構工程師們設計工作的重點,本文從抗震設計角度指出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必要性和建筑結構抗震概念設計的含義,指出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供參考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建筑結構;結構設計;抗震 一、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必要性 地震是地殼運動在某些階段發生急劇變化時的一種自然現象。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發生的地震約達500萬次,其中絕大多數地震由于發生在地球深處或者它所釋放的能量小而人們難以感覺到;而人們感覺到的地震,也即有感地震,僅占總量的1%左右;能造成災害的強烈地震則為數更少,平均每年十幾起。然而,就是這些每年為數不多的地震,卻給人們帶來了無可挽回的巨大經濟損失和觸目驚心的人身傷亡事故。據有關方面對世界上130次傷亡巨大的地震震害資料所做的統計表明,95%以上的傷亡是因為無抗震能力或抗震能力低的建筑物倒塌而造成的。典型的例子如1920年12月16日寧夏海源地震,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1995年1月17日
1、允許建筑能抵抗較低水準的地正動而不受破壞; 2、在中等水平地震作用下主體結構不會被破花; 3、在強烈地震作用下,建筑不會倒塌,確保生命安全。
建筑抗震加固,這幾步不能少: 一、建筑抗震設計 1、不同地質條件下,地震對建筑設施的破壞作用差異明顯,因此應提前做好地質勘察工作,避開不利場地,合理選擇有利于建筑設施抗震的建筑場地。 2、需在塑性鉸區配置定量約束箍筋,提高建筑結構設計的極限應變能力,從而極大地增強建筑構造構件的延性能力,保證結構安全。 3、應做好抗震設防系統,并采取相應的抗震措施,合理選擇加強地基和上部結構整體性剛度的措施,從而提高建筑安全性能。 二、建筑抗震驗算 1、結合地震作用、重力代表值、地震影響系數、地震作用效應組合等情況,對建筑進行抗震驗算,根據設防烈度進行審核,同時還需審核整體建筑是否滿
抗規 1.0.2 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的建筑,必須進行抗震設計。是不是說所有建筑都要抗震設計,規范上沒看到低于六度地區呀?
01防震縫設計
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繁榮發展,建筑行業的進步尤為突出,建筑形式日新月異。特別是多、高層建筑,除了高度增高以外,平面布置、豎向體型越來越復雜,結構體系也日趨多樣化,這就為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抗震設計的目的是使建筑物在使用壽命期間內對不同頻度和強度的地震具有相應的抵抗能力。下面我們來談一談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點分析。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要點分析如下:1、在結構體系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對地震作用進行全面的進行分析,防止地震來襲時對建筑物的破壞。2、地下部分:在滿足規范的前提下,建筑物上部的荷載應均勻分布與地下部分,這樣可使其受力構件布置連續、規則、受力均勻;將平面布置復雜的平面以防震縫的形式劃分為若干規則的平面;如果上部結構構件與地下結構構件對齊布置,可利用防震縫將與上部塔樓連接的地下部分與其它地下部分脫開;如果上下構件不是同一種結構形式則會形成轉化構件,并應滿足相關規范的要求;同時還應注重轉換層層高的控制,避免形成薄弱層。3、延性設計:抗震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結構體系應設計成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