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邊小院算樓梯都用pkpm下的LT模塊計算的,但在LT模塊下樓梯好像是不抗震設計的 不怎么怎么才能實現樓梯本身的抗震設計。還麻煩大俠指點,謝謝
圖集中說AT-HT不參與整體抗震計算是為什么?AT-HT不是沒有設置滑動支座么?怎么不用參與整體抗震計算,那意思就是不用pkpm建模建進去?但是我們院現在AT的也是建模建進去的,why??求賜教
新抗規條文解釋P343 6.1.15,其中提出"對框架結構,樓梯構件與主體結構整澆時,......;當采取措施,如梯板滑動支承于平臺板,樓梯構件對結構剛度等的影響較小,是否參與整體抗震計算差別不大"1.滑動支承在結構計算或結構設計中如何實現?2.如果設置了所謂的"滑動支承"后,對樓梯這個叔散通道的功能有沒有影響.3.條文解釋中提出的"措施",是否還有其他可以避開規范讓樓梯可以不參與整體抗震計算的?以上3條前提是現行PKPM版本考慮樓梯的抗震計算的可靠性的疑問,另外就是軟件過渡期,大家都執觀望態度.2010.6.16再加一個疑問:6.1.15 第3條,樓梯間兩側填充墻與柱之間應加強拉結.和6.1.16是否重復,如果不是,其構造做法規范也不明確?[ 本帖最后由 caihying 于 2
各位高手,在下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提到樓梯間的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的影響,采用PKPM建模時,當考慮樓梯間梁,柱、樓梯板的剛度,進行整體結構與樓梯間結構共同作用分析時,樓梯間周圍的框架柱軸力、彎矩大幅增大。但通常現在設計時,是不考慮樓梯間剛度影響的,這使得設計偏于不安全。請問,現在的工程設計是如何考慮這個問題的。
本帖最后由 sungirlyj2 于 2013-8-24 17:18 編輯 一樓3米的凈空,上二樓樓梯間規劃為2.5米*3米,樓梯展開圖如下:95CM開個進門。這個樓梯合理嗎,易用性怎么樣?
本帖最后由 huangzheng1992 于 2015-8-20 14:53 編輯 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理論(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 是九十年代初期由美國科學家和工程師提出的,它是指對結構進行抗震計算分析和采取構造措施,使結構在未來不同的抗震設防等級地震作用下達到預期的抗震性能目標。基于性能抗震設計的目的是在建筑物的整個壽命期內,在“一定的條件”下,花在抗震上的費用最少,即追求建筑物在服役期內的“最佳經濟效益”。這里的“費用”是指增加抗震能力的投資和因地震破壞造成的損失,包括人員傷亡、經營中斷、重復修建等 ; “一定的條件”是指所謂的性能目標 (Performance objectives)
來源:無非建筑(微信號:OnlyArch)
? 梯柱擋路、梯梁擋窗、梯梁超過樓梯凈高控制線等 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樓梯設計時的常見問題,此類問題往往是設計師經驗不足,只管埋頭整理樓梯結構,而忽略了樓梯構件與建筑的相應關系,而這些問題一旦施工,就會造成比較大的后果,因此建議設計師在設計
對于家來說,每一寸都應該有它的可取之處。 拿樓梯來說,它可以被設計成藝術展示,也能作為收納區使用。在完全不影響它的踏步功能之上,賦予更多的設計價值。
我用探索者畫樓梯詳圖時,軟件沒有提醒說截面尺寸設置不當,但是畫出來就是下面這樣啊 ,我不知道錯了沒有。我想問的就是那個平臺梁和板厚斜梁之間有什么幾何關系,
樓梯,特別是樓梯梁的設計,要按抗震構件設計還是按非抗震構件設計?03G101-2中,P10,右下角段落有一句話:“當梯梁以梁、構造柱或砌體為支座時,應按03G101-1中的非框架梁設計;當梯梁以框架柱或剪力墻為支座時,應按03G101-1中的框架梁設計。 不知道要控制不望各位解答,謝謝
辛苦收集的各種樓梯設計,歡迎下載,共計84張,好東東大家一起分享,呵呵
在日本,一般將樓梯做成鋼結構,梯板與主體結構鉸接,由于鋼結構剛度小,變形能力遠大于鋼筋砼結構,樓梯對主體結構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很容易實現抗震設防的第一目標,也容易實現抗震設防的第二、第三設防目標。對于消防問題,他們認為樓梯間可燃物幾乎沒有,自身火災危險性很低。當樓梯間溫度達到鋼結構強度明顯降低甚至軟化時(一般為150°左右),人已無法進入樓梯間,所以鋼結構樓梯自身不需要進行防火處理。 日本的做法在結構上確實解決了樓梯的斜撐作用,但在消防上一方面國內消防部門并不認可鋼結構樓梯不進行防火處理的做法;另一方面上海住宅大火報道中說有人從樓梯跑出來的過程中,由于樓梯扶手(一般為鋼結構)和樓梯踏步(這肯定為混凝土結構)被大火燒熱而把手.腳都燙傷了,從這一實例中也可以看出鋼結構樓梯不進行防火處理似有不妥!
在韓國,框架結構一般需在樓梯間四周布置剪力墻,通過周邊剛度極大的剪力墻來削弱樓梯的斜撐作用,同時也實現了將豎向逃生通道做成“安全島”的設計理念,形成了少剪力墻框架結構或框剪結構。當樓梯位置合適時,這種布置的結構總造價將低于純框架結構,一般情況下也不會導致結構總造價的太大變化。此時剪力墻雖然仍是第一道防線,在中震、大震作用下仍可能破壞,但由于剪力墻破壞模式不同于框架柱、斜撐(梯板),實現第二、第三設防目標是比較容易的,而且這種結構的抗震性能明顯優于純框架結構。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之處。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不必考慮樓梯斜撐對整體結構的影響,樓梯可以按傳統做法進行設計,易于實現抗震設防的三個目標;帶來的問題是當樓梯位置不合適時,將給整體結構帶來較大的扭轉效應,這時剪力墻也很容易超筋.但這種做法確實解決了樓梯的斜撐作用![ 本帖最后由 hyp1962 于 2011-10-21 20:08 編輯 ]
新版11G101-2中提供了供地震區框架結構使用的ATc型樓梯,這種樓梯明確了應該參與結構整體計算,明確了最小板厚及邊緣構件設置要求,明確梯梁按雙向受彎構件計算(也就是按結構總體分析的結果),但未明確梯板配筋的計算辦法(既是按結構總體分析的結果還是按單個構件計算的結果).ATc型樓梯在表面上似乎滿足了抗規6.1.15條"對于框架結構,樓梯間的布置不應導致結構平面特別不規則;樓梯構件與主體結構整澆時,應計入樓梯構件對地震作用及其效應的影響,應進行樓梯構件的抗震承載力驗算;宜采取構造措施,減少樓梯構件對主體結構剛度的影響"的前半部分要求,似乎是正確的?!但我們認真想一想,就會發現似乎有些問題:ATc型樓梯相當于在框架結構中加設了一個支撐,只是這個支撐要強于傳統設計的樓梯支撐.由于這個支撐的存在,必然導致樓梯間是整個結構中剛度最大的區域,從而使樓梯間成為整體結構中的第一道防線,在小震情況下可能不會損壞,那么在中震或大震作用下是否也能保證不損壞呢?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而這與我們的抗震基本原則是矛盾的,也與我們通常所說的安全島概念是矛盾的.換句話說抗規6.1.15條的前半部分
新版11G101-2中提供了供地震區框架結構使用的ATa型和ATb型樓梯,這種樓梯明確了不參與結構整體計算,方便了結構設計,而且具備實現抗震設防三個目標的條件,應該成為設計的首選.下面僅就ATa型和ATb型樓梯設計提出幾個建議,供同行們參考: 1.滑動支座的形式:建議采用設聚四氟乙烯墊板的形式,這種形式的長期滑動效果好,聚四氟乙烯板化學性能非常穩定而且摩擦系數極低,施工也非常方便. 2.樓梯休息平臺的構造:對于住宅類建筑,由于平臺寬度較小,建議采用從樓梯梁上設懸挑板的形式;當平臺寬度較大時,建議采用11G101-2第43頁中圖2的形式(即樓梯休息平臺與主體結構脫開連接).這二種布置方式的好處是避免樓梯間出現框架短柱的出現,而且保證了樓梯作為主體結構中的一個獨立的子結構,這類子結構所承受的地震力是比較小的. 3.樓梯間小柱:作為逃生通道的樓梯間其安全度應該是高于主體結構的,樓梯間小柱是樓梯子結構安全的關鍵所在,所以樓梯間小柱截面不宜太小.對于住宅類建筑,其截面面積不宜小于300X300,主筋不宜小于4根20鋼筋(HRB400),箍筋直徑不宜小于8(宜用HRB
本文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 3.6.6條、第6.1.15條及《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
抗震設計規范附錄A里面,只有9度以上分類,沒有說那些是9度,而前面條文里面都是說的9度抗震,就是那些是9度抗震,那些9度以上抗震,這個怎么區分?另外9度以上抗震該如何考慮呀
橋梁抗震分析與設計例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