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與工程師培養論文集
現在工程師評審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會出現評審前大量的工程師發表論文,因為評職論文成了晉升職稱必不可少的條件。而好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時候發,該不該發,現在我談談我的經驗。一、工程師論文發表的時機我建議是提前發表為好,原因如下:提前發表的好處:1、提前一年發表更有說服力。2、評職時會加2-3分的印象分。3、出刊后上期刊網,網站上點擊率高也會加分。4、發表完文章后可安心去考計算機和英語。5、每年都有高峰期,趕上高峰期會拖延發表時間,耽誤評職。6、中高級工程師至少要發表1-2篇文章,提早發表可放在不同期的期刊上,更有說服力,同一期同一作者的兩篇文章,有的地區會無效。所以分期發表是有好處的。二、評職稱的年限與條件:1、中級職稱,需要本專業或相近專業論文1-2篇,公開發表,省級以上期刊均可(1)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五年以上,擔任助理職務四年以上。(2)大學專科畢業,從事專業技
本文為行見BIM知士建工學院原創內容,禁止轉載;
有關港航工程測量的論文還是老話 重復的請斑竹刪除。
現在工程管理愈加規范了,要求條件也多,中級職稱要求需論文嗎?
明天就是6月15日了,六月份已經過去一半,7月份是北京專業技術職務申報的開始,最近咨詢答辯代表作的小伙伴比較多,關于答辯代表作,我們今天給大家講解一下,相關的注意事項; 關于答辯代表作可以分為兩種:1)前期我們提交的成果,這個可以設定為一項;2)專門撰寫一篇答辯代表作;針對不同情況我們分開解讀下。
工程師每年在申報中高級職稱的時候,政策都會有一些小改動。但是有些東西一定是要提前準備的,比如論文。
小弟幾年前在國家級雜志發表了一篇論文,在評工程師時已經申報使用了(就用了這一篇)。現在職稱英語 12+1級考試通過了,評高級工程師需要兩篇論文,今年我在國家級雜志又發表了一篇論文,只用這兩篇論文是否滿足評高級工程師的論文要求?求各位高手賜教!!尤其是負責評審工程師的前輩們!!!幫幫忙啊!!![ 本帖最后由 hd721 于 2011-6-14 08:37 編輯 ]
去年本人通過了一注結構,09年通過注冊巖土。可是考完以后,真心迷茫了,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參加這類考試,考出來干什么,還有就是對自己的未來更加迷茫了,貌似是去了目標方向。不知道壇友有何可以指點一二的,萬分感謝!!關于經驗,一注結構最好的學習資料就是建設部出版真題、老朱出的真題資料以及各本規范。規范要反復研讀,多思考,有疑問的地方網上看看,自己權衡或者和同行交流正確的理解方法。最后結合規范反復做真題。至于市面上一些大師的書,本人不是特別推薦。大家看看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懷著批判的態度來看,不要盲目迷信大師。本人去年部分用了蘭大師和施大師的書,他們厚厚的書里面,找出個百來處甚至幾百處錯誤都不會有什么大問題。對于真題所有的解法,都參考建設部的真題答案,其它大師的理解多有偏差,盲目相信會給大家帶來誤導。
本人小設計師一枚,來設計院一年多了,最近很浮躁,書看不進去,活干的也憋屈,看著前輩們任然在吭哧吭哧的畫圖,感覺那就是以后的我,心中很憂傷,感覺在單位里現在就可以看到30歲,40歲,50歲的自己,可能任然與世隔絕,沒有交際圈子,有限的朋友圈子,社會中沒有積累下任何人脈,資源。心中想著這些,十分的恐慌。搞技術的注定要這么悲催嗎?現在是沒錢沒時間,好難熬啊!哎,有感而發,若有偏頗,請大家指教。希望大家共同討論討論,解開心結!
自認為自己是一位踏實勤勞善良上進的小伙子,從小到大,老老實實上學考試,從大學到研究生,再到考各種各樣的證件,當然還差一個我認為最重要的證,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可一直一來為建筑設計行業的未來惴惴不安,眾所周知,各地鬼城的涌現,直接證明了在中國,大發展大建設的時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況且,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個結構工程師而言,結構計算是他的核心技術,可現在,這些都交給了計算機。我在一家甲級設計院工作,以前以為設計院的工作很高端、很神秘,做了之后才發現,真的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相信工作了一年以上的人,對一棟普通的建筑(包括高層住宅)從建模到出圖都是分分鐘的事情,于是,情況就變成了這樣:1.設計很簡單!2.市場在萎縮!3.土木工程或結構工程依舊是各大高校的熱門專業!!!未來在何方?真的很發愁!希望大家討論討論!
結構工程師的工作和目標
大家討論一下,環保工程師什么時候可以注冊,注冊以后前景怎么樣?
按書本,工程師管理現場主要是通過技術交底、監督檢查。但從傳統來看,工程師應該是一位有經驗的師傅。過去的建筑工人就是通過師傅帶徒弟,通過示范、交口訣、糾正錯誤來管理施工。傳統與現代的工程師/師傅管理現場的差異是;過去的經驗是通過示范、口訣、糾正錯誤進行管理,而現代是通過書本(書面文字的口訣)、交底、監督檢查來管理現場。
我們的造價工程師,不管是在公司部門,還是在項目上,如果想做好一項工作,很多時候不是單憑自己的力量就能夠完成的。 商務管理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專業的支撐,更需要領導的決策和拍板。造價工程師除了必須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外,溝通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其中借勢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一項很重要的變更索賠到你手上的時候,可能需要協調技術人員和現場人員來收集有效的資料和證據,這個時候,有的造價人員就會一籌莫展,因為大家手頭上都有一堆的事情,輕重緩急需要配合的同事做出一個權衡,你在溝通的時候,如果平鋪直敘的話,大家可能就會把你說的事情放在腦后,這在項目上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如果你說項目經理很重視這項工作,是項目經理親自進行的布置和部署,那配合做這項工作的同事就會很重視,一定會把這項工作排在他所有工作的首位,這就是借助項目經理的權利來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