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背景:采用基于3G/4G無線網絡的變電站智能監控與自愈恢復系統,可實現“五遙”功能(遙測,遙信,遙調,遙控和遙視),合理優化和配置設備的停運檢修時間,提高供電質量;實現故障提前預警,快速隔離故障,自我恢復和電網重構等,真正做到變電站的“無人值守”。
系統設計 系統組成: 1, 前端設備監控 主要是溫度傳感器、電量傳感器、安防視屏監控和紅外線監測,前端設備主要是系統前端采集和監控設備。將前端各變電站溫度檢測,電量采集及安防視屏數據集中匯總,獨立組成一個在監測環境。 2, 傳輸層 通過3G/4G 路由器,自帶多路AD采集模擬量接口數據,實時對數據進行數據上報傳輸,并通過網絡接口或是DVR設備,將前端視屏監控通過無線運營商網絡進行實施上傳。并可以通過VPN隧道技術,PPTP、l2tP/IPSEC方式進行數據加密傳輸,保證數據安全可靠。 3, 后臺監控系統 經過對前端數據的采集后,系統自動計算,統計和分
IEC61850是什么 IEC61850是要一種公共的通信標準,通過對設備的一系列規范化,達到全站的通訊統一,IEC61850不是一個規約。 IEC61850 標準的服務 IEC61850 標準的服務實現主要分為三個部分:MMS服務、GOOSE服務、SMV服務。 MMS服務用于裝置和后臺之間的數據交互;GOOSE服務用于裝置之間的通訊;SMV服務用于采樣值傳輸。 三個服務之間的關系:在裝置和后臺之間涉及到雙邊應用關聯,在 GOOSE 報文和傳輸采樣值中涉及多路廣播報文的服務。雙邊應用關聯傳送服務請求和響應(傳輸無確認和確認的一些服務)服務,
一、了解智能變電站
(1)測量數字化 對高壓設備本體或部件進行智能控制所需設備參量進行就地數字化測量,測量結果可根據需求送至站控層網絡或過程層網絡。 (2)控制網絡化 對有控制需求的設備或設備部件實現基于網絡控制。
變電站二次系統雷電智能監測應用
各位大神,最近有個問題有點困擾我,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幫助。常規站中,以GIS設備為例,斷路器操作是有2套遠方/就地操作把手的,1套在測控屏,1套在匯控柜本體。但是智能站將操作箱下放至GIS匯控柜,那原來測控的操作把手是不是也要下放至匯控柜?那1個柜子就有2套五防,2套遠方就地,2套分合把手,這樣合理嗎?如果取消1套,那是不是只能取消匯控柜本體的把手,因為智能終端的把手位于操作箱之前,可以啟動KKJ,就地操作的時候不啟動重合閘和事故總信號。
系統背景:采用基于3G
各位大神,最近有個問題有點困擾我,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幫助。常規站中,以GIS設備為例,斷路器操作是有2套遠方/就地操作把手的,1套在測控屏,1套在匯控柜本體。但是智能站將操作箱下放至GIS匯控柜,那原來測控的操作把手是不是也要下放至匯控柜?那1個柜子就有2套五防,2套遠方就地,2套分合把手,這樣合理嗎?如果取消1套,那是不是只能取消匯控柜本體的把手,因為智能終端的把手位于操作箱之前,可以啟動KKJ,就地操作的時候不啟動重合閘和事故總信號。
影響農業種植有很多因素,一定程度上靠天吃飯的,因此對氣候、環境的掌握與了解,對農業生產具有重大意義。現代農業發展融入科技化,智能氣象站就發揮著很大作用。 智能氣象站,自動檢測與儲存氣象觀測數據的設備,可實現氣象信息預警功能。主要功能是監測氣象要素數據變化。由氣象傳感器、防雨控制箱、立桿、供電系統,管理云平臺等部分組成,傳感器獲取各項氣象信息后,經防雨控制箱上傳至云平臺,用戶通過安卓/IOS手機、電腦端的云平臺,實時查看數據變化,為氣象服務提供數據支撐。 功能特點 1、在線監測:在線監測CO2、氣壓、雨量、風速、風向、光照度、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PM2.5/PM10等參數,具體監測類型可根據應用需求,靈活選配氣象傳感器;
眾多周知,發電廠或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都有后臺機以及通訊設備,都有那些通訊設備呢?除了計量屏,直流屏,交流屏,UPS,GPS等智能設備外,還可能有那些智能設備呢?
安徽首個220千伏智能變電站澆筑完成 5月5日,安徽省內首個220kV智能化變電站工程——銅陵220kV濱江變電站工程生產綜合樓基礎澆筑完成,標志著工程建設已正式進入土建緊張施工階段。
合并單元是IEC標準中定義的接口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同步采集多路ECT/EVT輸出的數字信號并按照標準規定的格式發送給保護測控設備。請問哪位兄弟有合并單元的實物圖?要是能找到拆解的實物圖那就更好了!謝謝
隨著電力需求的高度增長,數字經濟的發展,環境監管的嚴格以及各國能源政策的調整,電網與電力市場、客戶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客戶對電能質量要求逐步提高,分布式能源不斷增加,傳統的電力網絡已經難以滿足這些發展要求。為了滿足電力供應的節能、環保、高效、可靠、穩定及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智能電網的建設勢在必行。 作為智能電網中的重要節點,智能變電站擔負了變電設備狀態和電網運行數據、信息的實時采集和發布任務,同時支撐電網實時控制、智能調節和各類高級應用,實現變電站與調度、相鄰變電站、電源、用戶之間的協同互動。智能變電站不但為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數據分析基礎,也為未來智能電網實現其高效、自愈等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本文就智能變電站的主要特征及可能應用到的關鍵技術進行探討,并研究了智能變電站實現的主要技術手段。 1 智能變電站的特征<
摘 要:針對智能變電站設計的全壽命周期管理在設計方面的方案比較、系統構成及設備選擇的簡單分析,通過設計過程中所采取的思路、方法與措施,為全壽命周期在智能變電站設計中的應用及設計方案的實施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參考與借鑒,具有一定的實用性。 關鍵詞:智能變電站;全壽命周期;技術經濟 0 引言 本文針對智能變電站主要設計方案以及關鍵設備選擇上充分應用了全壽命周期設計方法,對電氣主接線配串方案、電子式互感器的選擇、二次系統優化整合、無人值班站方案設計、站區總體規劃布置、構支架形式和基礎形式等方面進行優化設計。并運用全壽命周期成本計算方法對330 kV支持式管母、35 kV插接式組合電器、主變狀態監測裝置、智能變電站高級應用、建筑外墻保溫、智能采暖通風系統以及主變消防系統等方面進行詳細的技術經濟比較,共節省全壽命周期成本約6 080×10
隨著智能化技術的進步、科研成果的成熟應用、設計的不斷優化、智能設備的不斷完善并大規模的生產應用以及智能設備集中采購帶來的規模效應,智能化變電站的投資將有所下降,預計智能化技術全面推廣應用后,智能化變電站的投資將和常規變電站的投資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