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建筑方案設計 1)尊重自然環境,優化設計,節約資源,提高建筑的物理環境條件。 a.調研設計地段的各種氣候條件,例如溫度、相對濕度、日照強度、風力和風向等地域因素。 b.充分考慮建筑場地,如朝向、定位、地勢地貌、布局;評價陰影范圍、引導空氣流動;順應自然環境及保護環境。 C.利用自然能源、再生資源,如太陽能、天然冷源、風能、水能等。可在屋面架設太陽能集熱器、風力微型發電機。2)增強自然環境與居民的聯系,建筑物作為聯系居民與自然環境的中介,應盡可能多地將自然的元素引入居民身邊,這是生態設計原則的一個重要體現。 a.盡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數,建立高品質的自然采光系統。 b.刨造良好的通風對流環境,建立自然空氣循環系統。 C.創造開敞的空間環境,使居民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環境,如設計屋頂花園。 3)考慮可持續發展要求,住宅建筑要留有一定的余地,節約資源、減少建筑以及建筑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使建筑隨著科學
什么叫“生態住宅”?目前概念混亂。專家認為,國際上通常把能體現三大主題的住宅稱為“生態住宅”。即以人為本,呵護健康舒適;資源的節約與再利用;與周圍生態環境相協調與融合。現在,生態環境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內購房者所關注和重視。一些房地產發展商也開始嘗試在住宅全壽命的各個環節,包括材料生產及運輸、建造、使用、維修、拆除等方面,突出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創造健康與舒適的住宅環境。
目前,我國住宅建筑設計大多采用傳統的模式,方案階段僅有建筑師參與,后續設計各專業常常各自為政。 生態節能住宅建筑對設計的要求很高,傳統的設計模式顯然難以勝任。 舒適節能高品質住宅是中國住宅發展的方向。采用高科技、節能環保技術是中國住宅建設設計的發展趨勢。盡管在這一過程中,開發商、設計師和建設單位需付出更多艱辛和努力,并將承擔一定的風險。 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住宅舒適度,降低能耗并保護環境,在技術實施和市場運作上完全可行。隨著建筑技術的迅速普及和大規模應用,住宅產品的科技成本還將逐步降低。 新技術的采用,不求最新、最貴,重在系統化的配合與互動。新技術的采用能夠促進產品更新換代,創造產品差異化,滿足不同層次的社會需求。 建設生態節能住宅,勢在必行。 目前我國建筑用能已達全社會能源消費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產能耗約13%,我國的建筑總能耗已達全國能源總量的45%。我國現有建筑面積為400億平方米,絕大部分為高能耗建筑,預計到2020年,
近幾年來, 人們在改善居住條件的同時, 對住宅的自然環境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比如綠化景觀、水面景觀等。居家的生態環境已經越來越多地被當代人關注和重視, 新的名詞也應運而生, 即“生態住宅”[ 1 ] 。所謂“生態住宅”是指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 以有益于生態、健康、節能為宗旨, 確保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確保居住者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完全處于良好狀態, 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融合, 達到人與自然雙贏的新型住宅。而在國際上, 通常把能體現三大主題的住宅稱為“生態住宅”: 一是以人為本, 呵護健康舒適; 二是資源的節約與再利用[ 2 ] ; 三是與周圍生態環境的協調與融合。在生態住宅中, 水面景觀是美化居住區環境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它帶給居住者幽靜、溫馨和浪漫的環境。1 水景的生態作用 在居住區環境中引入水景, 不僅可以使人們得到感觀上的享受, 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居住區小環境的環境質量, 可以將其作用簡單歸納為三點:①消除噪音和凈化環境; ②調節居住區局部小氣候和環境溫度; ③維持居住區的生態多樣性。2 前期住宅區園林水景存在的問題 (1)
1 概述 科學的生態景觀設計是建立高效、節能、健康、無廢棄物和污染的舒適宜居環境,是確保生態平衡和人類居住環境協調發展的基礎。在設計中要合理的利用生態代謝設施、人工設施和人類服務體系,使得其在化學、物理、生物和經濟應用中能夠相互結合形成一類結構合理的居民生態系統。近代城市的發展和多種功能需求孕育了高層住宅,它在建筑的過程中并非是住宅綠化面積多就可以達到生態景觀設計需求,而是通過綠色經濟為基礎,以綠色技術應用為指導構建新型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確保合理有效的利用各種自然資源和高新技術成果,使得建筑物在應用和施工中對環境污染降低到最小,為居民提供優美潔凈的居民居住條件。 2 高層住宅生態景觀設計 高層住宅建筑在當前的主要優勢是逐步朝著高空發展,這樣就騰出了地面的空間,用來改善和提高人們居住水平。這樣,高層的住戶才會感受到自己在居住中置身于綠色的環境當中,置身于自然森林當中。伴隨著當前社會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條件要求越來越高,舒適宜人的居住是人們自古以來就追求的居住環境要求。親近自然的居住環境、人
未來住宅的設計趨勢(上) 從長期被動地適應福利分配的住房,到主動地選擇住房,人們對住宅選擇的余地越來越大,對住宅功能與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住宅市場化條件下,如何適應這種變化,滿足人們不同的居住需求?什么樣的住宅才是理想的住宅?未來住宅設計究竟要解決哪些問題? 經過幾年的市場洗煉,我國的住宅設計已逐步從理念和概念的炒作,走向理性和務實的層面上。未來住宅的設計向何處去,成為很多規劃師、建筑師和開發商深為關注并努力探討的課題。講求“性能價格比” 從福利房到商品房,沖破計劃模式,設計師不再受面積的束縛,而是開始本著“以人為本”這個基本著眼點,在住宅設計中越來越切實注重人的實際需求,研究人的居住行為規律。如在住宅設計中,采取“動靜分區”和“公私分離”的手法,開始講求起居廳的設計。這些對提高未來住宅的設計水平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 但是,隨著市場的某些炒作,住宅設計中的一些作法變得很不理性。例如,有些住宅中起居廳的面積達到60~70平方米,衛生間甚至達到18平方米,空間大得令人不能接受。住宅空間的舒適程度是以人的行為尺度和心理接受
某生態住宅小區景觀設計平面圖
綠色生態住宅設計中的暖通新技術
1.生態建筑概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所謂“健康”就是指人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完全處于良好的狀態。據此定義,“健康住宅”不僅僅是住宅+綠化+社區醫療保健,還指在生態環境、生活衛生、立體綠化、自然景觀、噪音降低、建筑和裝飾材料、空氣流通等方面,都必須以人的健康為根本。 1.1生態住宅定義 健康住宅又稱“生態住宅”,生態住宅居住區的總體布局、生態住宅建筑單體的空間組合、房屋構造、自然能源的利用和節能措施、綠化系統以及生活服務配套的設計,都必須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態環境、生命質量為出發點和目標。 1.2生態住宅原則 生態住宅是運用生態學原理和遵循生態平衡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即綜合系統效率最優原則,來設計、組織建筑內外空間中的各種物質因素,使物質、能源在建筑系統內有秩序地循環轉換,獲得一種高效、低耗、無廢無?虧染、生態平衡的建筑環境。生態住宅以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為指導,意在尋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即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利用自然條件和人為手段來創造一個有利于人們舒適、健康的生
論文簡介:綠色生態住宅又稱綠色住宅、生態住宅,它是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綠色、健康、舒適的住宅,堅持以人為本,以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為前提建設的住 投稿網友:wxlccit 上傳時間: 2013-05-23 <
人居環境是大環境的一部分,其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體環境的優劣,關系到可持續發展的大問題。小區環境生態建設不僅僅關乎人的健康生活,更關乎國家乃至人類的生存。它們應該是大的生態環境保護的完善和補充。宏觀上我國西北防護林帶的實現、黃河水土流失的治理,中觀上各省市綠化造林、主要水體河流的生態化改造,微觀上以小區環境生態的再造,都為改善人居環境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條件。今年大連市小區建設420萬平方米,在大連市的小區環境建設的過程中,引進先進的生態住宅小區環境設計理念、積極試點智能化的環境生態住宅小區,對深入“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具有積極的意義,為“天人合一”的理念作了詮釋。 生態住宅小區是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生態學為基礎,設計、組織住宅內外空間的資源和能源,盡可能地達到小區內外之間的平衡和循環使用,從而最少量地使用資源、能源,減少對環境的沖擊,營造自然和諧、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 近幾年小區景觀建設存在的問題
建筑師:Bernard Khoury事務所 地點: 黎巴嫩,Faqra項目年代: 2010攝影: Bernard KhouryArchitects
閃亮的鋁制外包墻壁讓這個位于荷蘭阿爾梅勒的小房子可以反射周圍環境的色彩。建筑師認為這個房子看起來像降落在大地上的宇宙飛船。房子的建設預算非常緊張,所以建筑師創造性的利用波紋鋁板來包裹建筑墻面,其大門也采用了相同的材料,使門與墻面融為一體。 建筑內的墻面則顯露出木材的本色,為建筑室內開放式的起居空間帶來溫馨的體驗。
圖紙簡介: 鋼龍骨設計安裝,立面,節點圖,一應俱全,歡迎各位朋友下載學習 投稿網友: pyd198910 上傳時間: 2013-10-23
所謂濕地,是指不問其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水域。因此,濕地不僅僅是我們傳統認識上的沼澤、灘涂等,還包括部分河流、湖泊、魚塘、水庫和稻田。 濕地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生態系統,也是人類最重要的環境資本之一。首先,濕地是許多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其次,濕地在涵養水源、調節河川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濕地的生物和化學過程還具有降解過濾污染物的功能,使當地河流下游區域受益。總而言之,各類濕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環境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類與濕地相互依存的關系,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薩通過的《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簡稱《濕地公約》),旨在認證、保護并促進合理使用全球范圍內具有重要生態意義的濕地系統。相應于對濕地重要性認識的提高,許多國家也積極投入到對各類廣義濕地的保護和恢復的行動中,包括在規劃人類居住區時更多地考慮體現其自然環境的意義。文章將以城
屋主Kim是位珠寶設計師,和丈夫在這座房屋居住了十年后決定將其改造,商量過后決定不聘請設計師,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讓房屋變成自己的夢想樂園。不同于以往女性充滿幻想與甜蜜的空間,Kim顯然對工業風更感興趣,白色的墻體,深色的家具,色彩分明透露出酷勁十足的硬朗感,并通過配飾與綠植的點綴增添了溫馨與自然的氣息。
屢獲殊榮的建筑師霍金斯和布朗,剛剛收到來自倫敦的規劃許可,為他們在洛克達到上,設計一個6750平方米的混合用途的建筑。坐落在運河保護區內,他們的規劃富有獨特性,不僅可以開發一個獨特的居民住宅,而且可以看到動態河流。 洛克道的發展項目有四個層次,包括4650平方米的住宅單位,1190平方米的商業建筑。建筑每層之間錯開,這種設計策略可以最大化的實現采光和通風。開放式的一樓露臺創造了更多的空間。 建筑主要由堅實的交叉層壓木材構成,一種可持續的現代化材料。它的制高點達到10層高,,一旦建成,它將是歐洲最高的交叉層壓木材建筑。澳大利亞目前在建中。 交叉層壓木材將穿過板條落葉松,形成生態保護區域的邊緣。一旦建成,該計劃將被命名為BanyanWharf。
Courtesy of Studio Prototype 這棟漂亮的小建筑始建于上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