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每年新增垃圾100億t。對垃圾泛濫成災的現實,世界各國的視線已不再僅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消毀垃圾這一老問題上,而是采取積極的態度和有力的措施,著手科學地處理、利用垃圾,將垃圾列為維持經濟持續發展的“第二資源”,向垃圾要資源、要能源、要效益。 目前,我國歷年垃圾堆存量已達60億t,占用耕地5億m2。全國為660個,城市中有200個城市陷入垃圾包圍之中。以城市人口2.6億為例,如每人每年產生440 kg垃圾計算,年產生垃圾量為1.14億t。 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是垃圾污染矛盾激化的年代。60年代中期以后,大體形成了填埋、焚化、堆肥等一系列處置方法。如在美國,垃圾用填埋法處理的占85%,焚化法處理的僅占10%。日本國土不大,填埋法處理的只占26.9%,而焚化法處理占的61%。瑞士也是以焚化法為主,占53%。西歐幾個國家以填埋法為主,并多為有控制的填埋法。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美、英、法等國,由于受資源和能源危機的影響,對廢物采取了“資源化”的方針,垃圾、糞便的處理不斷向“資源
大家都知道,垃圾處理場的邊坡都比較陡,坡度基本上在1:2,1:3,有些地方甚至陡于1:2,達到1:1以上。設計對垃圾處理場的邊坡要求是壓實度達到90%。在這種情況下,壓路機不能直接碾壓,而邊坡面積又很大,有的達到10萬平方米,大家一般都用什么方法保證邊坡的壓實度呢。 我是指揮部代表,我所管的項目,施工方用挖掘機的挖斗來拍實邊坡,不知這樣可行?歡迎有經驗人士提出見解!
前言: 當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社會的時候,回顧人類在過去工業化社會取得的輝煌成就,確實令人歡欣鼓舞。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世界經濟的迅猛發展,人類從來沒有生活的如此便利和富有,先人們的許多夢想也已經或正在逐步變成現實。但是這并不能說明人類比任何一個時期都生活得更加舒服和誠心如意,人類在向大自然大肆索取的同時,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二十世紀的30年代到60年代,震驚世界的環境污染事件頻繁發生,使眾多人群非正常死亡、殘廢、患病的公害事件不斷出現,其中最嚴重的有八起污染事件,人們稱之為“八大公害”。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受到了嚴峻挑戰,資源的迅猛開發與有效利用,使其在日益枯竭,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當今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之一,引起了各國的普遍關注。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近30年來,隨著國家對以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加大,工業與民用建筑,礦山建設,公路建設等得到迅猛發展, 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可是也同時面臨著土地、資源、人口、環境相互制約的 4 大難題。建筑垃圾加劇了土地、資源的緊張局面,嚴重影響到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加強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迫在眉睫。因此,一定要
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隨著我國城市的發展和人民物資生活水平的提高,妥善處理垃圾已成為當務之急。據統計,我國人均生活垃圾年產量為440kg,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在遞增,大量的垃圾被運到城郊裸露堆放,已成為公害。全國歷年垃圾堆存量已高達60億噸,堆占耕地5億m2,直接經濟損失達80億元人民幣。因此,垃圾滋生已成為我國繼能源、交通、工業三廢之后又一重大難題,形勢嚴峻,刻不容緩。目前我國城市已發展到660個,城鎮人口2.6億,按每人每年產生440kg垃圾計算,則產生垃圾量為1.14 ×104萬噸,是可以使100萬人口的城市覆蓋1米。如何應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經濟、有效地進行垃圾處理,顯得至關重要。 1 垃圾處理的常規方法及其利弊 1.1 填埋法 根據工藝的不同,又分傳統填埋法和衛生填埋法兩類。 1.1.1 傳統填埋法 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在自然條件下,利用坑、塘、洼地將垃圾集中堆置在一起,不加掩蓋,未經科學處理的填埋方
隨著“雙碳”戰略的推進,我國城鄉建設開啟了以綠色轉型為引領的新篇章。建筑領域作為碳排放重點行業,其中,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減碳效果最為直接,具有顯著的碳減排效益。
裝修垃圾可以分為“可燃”和“不可燃”兩種,可燃部分可以直接放進焚燒系統處置。對不可燃部分,去掉其中的有害物以后,可作為回填筑料使用。 分選后的可燃料進行更加有效的分選,以滿足部分原料最基本的利用要求。經過分選,將裝修垃圾中相似的材料分選出來,有些可以直接進入市場,還有分選出來的石子、混凝土塊以及細粉料等就可以當作路面的基礎原料來使用。分選出的輕質料,根據主要成分將其打碎再次篩分,成為相應產品的原材料使用。 有些分選物不能直接予以利用價值的,還需要在進一步處置,比如分選出的廢棄紅磚,以及加工過程中所產生的粉料,可以在燒結磚生產中替代部分粘土作為原料使用。
建筑垃圾處理生產設備主要組成: 進料與粗破-分選系統-二次破碎
建科[2008]99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08年05月30日 各省、自治區建設廳,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建委(建設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局,各有關單位: 為指導地震災區建筑垃圾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工作,我部組織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和有關專家編制完成了《地震災區建筑垃圾處理技術導則》(試行),現印發給你們(可在http://www.mohurd.gov.cn下載),請參照執行。執行中的有關情況請及時告我部科學技術司。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二〇〇八年五月三十日
在建筑垃圾的處理和再利用方面,德國、日本和新加坡走在前列。在德國,人們對垃圾的認識是:一旦善加利用,垃圾也是資源;在日本,對“建設副產物”的分類多達20多種,按照類別科學處理;新加坡則注重制定綠色建筑的標準,從源頭上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德國:垃圾山變能源之丘
據不完全統計,在已知項目的工藝路線中,有厭氧消化工藝,好氧制肥工藝,飼料化工藝。
在當下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下,綠水青山的建設越來越重要,而我們日常生活中廚余垃圾的處理也日漸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廚余垃圾處理器因此也應運而生,那么該如何選擇廚余垃圾處理設備呢?
一、案例工程概況 案例工程均為8層花園洋房/1層車庫組成。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方法一、充分認識建筑垃圾的資源價值
建筑垃圾處理未來發
錨固平臺防滲處理中,設計要求在粘土與防滲膜之間要有膨潤土,這個膨潤土有沒有其他材料可以代替而且我們這個地方找不到大量的粘土,要從外地運來費用很大。所以我就想問問有沒有其他的替代材料~
在建筑垃圾的處理和再利用方面,德國、日本和新加坡走在前列。在德國,人們對垃圾的認識是:一旦善加利用,垃圾也是資源;在日本,對“建設副產物”的分類多達20多種,按照類別科學處理;新加坡則注重制定綠色建筑的標準,從源頭上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德國:垃圾山變能源之丘 漢堡易北河畔有一座人工山,綠樹掩映之中,白色的風電葉片緩緩轉動。誰能想到,數十年前,這里是二戰轟炸建筑瓦礫的堆場,此后又被用于堆積工業廢料和城市垃圾。 從上世紀80年代起,政府用塑料防水膜覆蓋垃圾山,鋪上最厚3米的土層,種上植被。垃圾產生的沼氣則收集起來轉化為附近一家煉銅廠的部分用電來源。垃圾山成為漢堡的能源之丘,市民的景觀公園。
通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很多村莊環境面貌得到改善,農民實實在在受益。但是,筆者近日在一些區縣調查發現,不少村民有害怕項目驗收后工作放松,導致治理退步的深層次擔憂。 據了解,當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有3方面難題待破解。一是農村垃圾量大、面廣、運輸成本高。農村地域廣闊,農戶居住分散,垃圾在收運和周轉過程中路線往往迂回曲折。戶與戶之間沒有運輸通道,組與組無法連成線、匯成片,村與組無法抱成團,嚴重制約垃圾有效處理。二是農村垃圾分類內無動力、外缺助力,難以常態化。廣大農民還沒有形成垃圾分類的思想自覺和行為習慣。農村原本就缺少專業拾荒隊伍和保潔員,致使垃圾分類工作難見實效。三是很多地方農村垃圾處理費用沒有列入財政預算,資金投入難以為繼。特別是保潔員工資和轉運、收貯、分揀等費用,沒有長效機制保障。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驗收完畢后,條件差、偏僻的鄉村沒有能力保證垃圾得到有效處理,整體投入斷流。 針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中的難題,筆者建議應在以下3方面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