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huzaiyifang 于 2015-5-21 17:55 編輯 樓主在工地上呆的時間少,請問混凝土空心砌塊、混凝土多孔磚、混凝土實習砌塊各長的什么樣子,請賜教,特別是混凝土多孔磚和混凝土空心砌塊有什么不一樣嗎
求助,對于工業建筑如何根據廠房高度、荷載等級折算成與其相當的民用建筑的層數?請大家指教
現在對建筑的分類比較多,容易引起混淆,自己做的嘗試區別開
民用電氣工程設計深度圖樣《DX003~004》中九層住宅的設計說明將此建筑定義為二類普通高層住宅,為什么呢?按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應為多層建筑。
那位知道民用建筑分類是出自那本規范的,就是特級、I級民用建筑這個分類。還有大跨度工業建筑是怎么界定的,那本規范里有?或者說知道本規范可能有的幫忙說一聲,謝謝!急!
各位大神,能問一下有個多層一級丙類廠房,比如說每層6000平米,正好一個防火分區,但是有一層面積是6500平米,那我6500平米的這一層能把它按丁類做嗎?
建筑設計 由建筑專業設計人員負責,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需要綜合研究房屋的建筑功能、工業建筑的工藝及其設備、環境協調、藝術效果以及對房屋結構、設備、施工技術和投資等方面的相互關系與相關問題。 首先從環境出發,應盡量避免污染和干擾,統一安排道路、綠化、廣場、庭院建筑小品,形成良好的環境空間。在建筑功能方面,主要是滿足使用的要求。如總體布局中建筑物的朝向;人流交通出入口的布局;單體建筑的平面位置以及各使用空間的相互關系等;工業廠房中工藝流程對建筑的要求;基本使用空間尺度的確定;門窗洞口的開設;采暖、通風、照明的方式等,都是建筑設計應該妥善解決的功能問題,使建筑物成為有機的統一體。至于建筑的藝術性,尤其是對一些有重要意義的或規模較大的公共建筑,應表達出一定的社會、政治、歷史或文化意義和特有建筑風格,符合美學的規律,運用色彩的效果,使設計的房屋在可能的經濟條件下獲得良好的審美效果。還可以通過傳統和地方特色,或通過其他藝術手段諸如壁畫、雕塑、編織、陶瓷等來表現建筑的藝術性。 結構設計<
有個 部分是松散(遇水軟簧,地質部門建議做樁基)頁巖,但是大部分地方是弱風化巖層,很難鑿動的,全部做樁肯定不行,全部清除松散巖層又很不經濟,請問各位大蝦,改如何處理
根據相應的規范條文規定,一般建筑(隔震建筑和消能減振部位除外)在不同的建筑抗震設防分類和場地類別下,當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不同時,抗震措施和抗震構造措施分別按不同烈度取值,見表3-1和表3-2。建筑設防類別不同時,計算時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見表3-3。按建筑類別和場地類別調整后的抗震措施(烈度) 表3-1建筑類別 場地類別 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甲、乙類 Ⅰ~Ⅳ 7 8 8 9 9 9丙類 Ⅰ~Ⅳ 6 7 7 8 8 9+丁類 Ⅰ~Ⅳ 6 7 7 8- 8- 9-按建筑類別和場地類別調整后的抗震構造措施(烈度) 表3-2建筑類別 場地類別 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甲、乙類 Ⅰ 6 7 7 8 8 9 Ⅱ 7 8 8 9 9 9+ Ⅲ、Ⅳ 7 8 8+ 9 9+ 9+ 續
對工業廠房樓面活菏載的取值,規范規定的不是很準確。所以想請教大家一般是如何進行取值的。 我手上有個工程,一層,二層是廠房,四到六層為餐廳,宿舍。主要是二層的活菏載該如何取值。廠房用途是做服裝的。各位大蝦是如何,取得。 最好能詳細介紹,謝謝各位了。
1 建筑工業化產生的背景 在我國,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傳統建筑業規模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峰值,它一方面極大地加快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但另一方面,其弊端也已顯露無遺,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費、粗放型的現場人工作業,對城市、對生態、對產業結構都帶來了極其嚴重的不利影響。面對這種情況,以全球的發展趨勢來看,推動綠色裝配式建筑必將成為了我國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是建筑業全面向工業化轉型的必由之路。 2 建筑工業化的概念與特點 所謂建筑工業化,就是采用工業化的預制裝配化技術,選用合理的可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將主要構件和部品在工廠按工業化、精確化、標準化的模式預制生成,再運輸到現場進行就位與裝配的建造過程。也就是將構配件的生產過程,由傳統的現場澆搗砌筑,大量地前移至工廠車間里完成。 與傳統建筑方式相比,工業化建筑具有質量、成本、進度可控等優勢,真正體現了“四節一環保”的概念。它既節約資源和材料,減少現場的濕作業,減少建筑垃圾,降低揚塵與噪音污染,又解決了傳統建筑
建規沒有像高規一樣的“建筑物危險性分類”:第8.3.1條文的規定并無“綜合樓、商住樓”等概念,因此在消防選擇時往往比較麻煩。 比如說“一棟6層樓,底下2層為商業用途,底下兩層總面積為650平方,體積1950m3,上面4層為住宅,每層325平方”的建筑, 如果按照8.3.1.2 體積大于5000m3的車站、碼頭、機場的候車(船、機)樓以及展覽建筑、商店、旅館、病房樓、門診樓、圖書館等; 商業用途的面積超過商業網點,但體積小于5000m3,這條不適用; 如果按照8.3.1.4 超過5層或體積大于10000m3的辦公樓、教學樓、非住宅類居住建筑等其它民用建筑;,該建筑為住宅,這條明顯不合適 如果按照8.3.3 設有室內消火栓的人員密集公共建筑以及低于本規范第8.3.1條規定規模的其它公共建筑宜設置消防軟管卷盤;建筑面積大于200m2的商業服務網點應設置消防軟管卷盤或輕便消防水龍。,該條只說明20
建筑物的分類和等級劃分
按其規模和配置特點,可分為就地除塵系統、分散除塵系統和集中除塵系統;按除塵器的種類,可分為干式除塵系統和濕式除塵系統;按設置除塵器的段數,可分為單段除塵系統和多段除塵系統;按除塵器在系統中的位置,可分為正壓式除塵系統和負壓式除塵系統。
建筑 玻璃貼膜的分類及功用: 依據建筑玻璃貼膜的分類:太陽隔熱膜、安全防爆膜、室內裝飾膜。功用是不一樣的。 根本包含以下功用: ● 功用一、舒服與節能,永久的享用——隔熱節能,調理室內溫度,從此離別空調“燒錢”的困惑. ● 功用二、維護建筑物內飾和居住者——隔絕99%以上有害紫外線,維護身體健康,避免家私褪色;外側遮蓋視野,營建私密空間;防爆防震,削減意外損傷;構筑“隱形防盜網”維護私家產業. ● 功用三、改進建筑物的全體外觀作用,構建調和的工作環境.
本帖最后由 reenoip 于 2014-4-17 16:17 編輯 之前是建筑按照辦公樓設計的,我結構樓面取值恒載1.5活載2.0,結果今天建筑說是一棟陶瓷檢驗實驗大樓,有比較多的檢驗機械設備,問問前輩們樓面恒載和活載是否需要加大?
圖紙簡介: 在一鋼筋砼結構中新增一鋼結構框架,包括工藝提工藝條件,鋼框架結構圖,設計說明,相關節點圖等等 投稿網友: xuyongne 上傳時間: 2014-01-30
設計成果的內容和深度是構件生產、施工階段對設計需求的結果。而在工業化建筑中,設計與生產又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設計便于生產制造中成本降低;生產工藝改進促使設計靈活性提高,設計與工藝成為了一個互利互進的關鍵環節。 從構件生產工藝角度來看深化設計需考慮以下幾個環節: 1.構件詳圖:制作適合生產的構件詳圖,包括模板圖、配筋圖 2.模具圖紙設計:符合模具設計的初步構件圖可以在構件外觀尺寸確定后提供,設計師根據需要可審核模具圖 3.模具加工:盡量考慮模具使用的通用性及重復利用率 4.工廠備料:設計確定構件的所有預埋件型號、外飾面材料、門窗型號等。 5.綁筋、組模、預埋:構件圖中需明確表示配筋要求、預埋件的定位、防雷設置要求,注意位置避免互相干涉打架。 6.混凝土澆筑:構件圖需表達不同構件所用混凝土的標號。 7.脫模、養護:構件圖需表達脫模的吊點、吊具型號及位置。
建筑工業化是指通過現代化的制造、運輸、安裝、科學管理的大工業生產方式,取代傳統建筑業中分散、低水平、低效率的手工業方式。它的重要標志是建筑設計標準化、構配件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和組織管理科學化。我國實現建筑工業化是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是緩解行業勞務緊缺的需求,也是促進全社會資源節約的需求。 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歷程和現狀 1993 年制定的《中國21 世紀人居報告》中提到“住宅產業”,這是建筑工業化在我國最早的體現。1995 年,國家啟動重大科技產業工程項目:“2000年小康型城鄉住宅科技產業工程”,標志著住宅產業開始受到國家關注。同年,原建設部下發了《建筑工業化發展綱要》,加快了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步伐。1999 年,國家在總結“2000 年小康型城鄉住宅科技產業工程”成果的基礎上,開始推廣康居示范工程,并將其作為住宅產業化的載體和發展方向。自此,我國的住宅產業化進入一個快速發展階段。 2006 年原建設部下發《國家住宅
建筑工業化是隨西方工業革命就已經萌出的概念,工業革命讓造船、汽車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隨著歐洲興起的新建筑運動,實行工廠預制、現場機械裝配,逐步形成了建筑工業化最初的理論雛形。1974年,聯合國出版《政府逐步實現建筑工業化的政策和措施指引》中定義了“建筑工業化”:按照大工業生產方式改造建筑業,使之逐步從手工業轉向社會化大生產的過程。它的基本途徑是建筑標準化,并逐步采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果,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建設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質量。 我國早在早在1956 年,國務院即出臺《關于加強和發展建筑工業的決定》,并于1978 年,我國原國家建委在新鄉召開了建筑工業化規劃會議,會議要求到1985年,全國大中城市要基本實現建筑工業化,到2000年,全面實現建筑工業的現代化。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一目標并未實現。目前我國大力發展建筑工業化的主要幾類企業:房地產開發類企業、建筑工業化全產業鏈式企業、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企業、鋼結構生產企業、部品一體化生產企業等五大類。 我國建筑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