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剛剛榮獲“D21中國建筑設計獎(商業類)”的青年建筑師馬巖松,曾憑借位于加拿大的超高層建筑“夢露大廈”成為歷史上首位在國外贏得重大標志性建筑項目的中國建筑師。雖然受西方建筑文化影響很深,但他對建筑精神的解讀,同樣離不開“傳統”與“自然”,離不開柔韌而堅強的祖先智慧。 好的建筑設計必然有著深刻的人文蘊涵。如何把握建筑和人文的關系? 馬巖松:我從來沒有把建筑當作純技術的東西。在我
“在未來的建筑設計中,我認為環境和建筑之間的相互影響會愈加明顯,從而達到最佳的平衡狀態,以致人造物和自然的界限將最終消失。”德稻大師、世界知名建筑師馬德樸(MatiasdelCampo)近日對《中國建設報?中國住房》記者表達了他的自然、科技、文化相互融合的建筑觀,以及對建筑信息模型(BIM)運用的高度期望。師法自然 曾經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擔任奧地利國家館主設計師的馬德樸,首先闡述了他對“建筑幾何學”的理解,這與“師法自然”的中國傳統文化同理。在他看來,建筑幾何學即“從自然界學習而來的先進幾何學”。所謂先進,是由于自然界中的許多法則和原理富有智慧而且十分精妙。馬德樸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馮洛諾伊圖,又叫泰森多邊形。這是一個二維分割法則,它在自然界無處不在,如蜻蜓的翅膀、烏龜的龜殼紋理、甚至人體皮膚上的溝壑也是遵循分割法則生長的。 事實上,分割法則并非機械圖案。當圖案被簡化并且運用數學知識分析時,就會發現自然背后深層次的數學原理:它是由一組垂直平分線組成的連續多邊形組成的。“通過學習自然法則蘊含的數學原理,科學家將其進一步拓
建筑師 : HyoMan Kim – IROJE KHM Architects地點: 韓國,Youngin, Gyeounggi-do設計組 : KyeongJin Jung, JiWon Ym, EunHae Park結構設計 : MOA. SungYeong Oh承包商 : JEHYO基地面積 : 554 平方米一層面積 : 110.28 平方米總建筑面積 : 290.88 平方米攝影 : JongOh Kim 住宅區在風景優美的廣橋山區的自然綠地之中,且位于山區的入口處。優點=基地面對常綠山區=缺點=山位于建筑的西北面,不是南面=缺乏陽光。該住宅的設計開始于惱人的主要的活動空間的朝向問題。
一、一種新建筑學生成的可能性1、新藝術運動的存在依據:當傳統已墮落為折中主義時,人們別無選擇,只有轉向自然作為重新獲取活力與意義的普遍源泉。于是無花果樹的種子成為沙利文論文中所有裝飾形式的最終源。達西?湯普森1917年《生長和形態 》On Growth and Form成為20世紀最具潛伏和啟發意義的書籍(分析了有機形態轉換)。2、當房間、房屋和城市的空間布局是為人在物質、心理和精神的愉悅而規劃設計時,這就是有機建筑。——B.賽維:《走向有機建筑》1949年3、當房間、房屋和城市的構筑是以“自然、自在”為終極理念,從而統帥了功能、空間、結構、形式、機能等建筑要素,使建筑成為作為歷史與文化重塑的人與自然之間的一種相互關照、對應的關系物時,這就是有機建筑。——筆者的定義4、文化與意義的消解,以自然的力與美。5、萊特:與自然和諧共生、由內而外的整體性6、使建筑更人性化意味著更好的建筑,意味著一種比單純技術更廣泛的功能主義,這
現代建筑的自然采光方式有哪些?
本人買的商品房,發現窗戶的通風面積極小。是向外的凸窗,兩側被做成固定玻璃,前面為推拉窗,整個窗戶可通風寬度最多0.5米,窗戶高度1.4米,即通風面積僅0.7平方米左右。而本人查閱住宅設計規范:5.1.5 采用自然通風的房間,其通風開口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臥室、起居室(廳)、明衛生間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20。 2 廚房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10, 并不得小于0.60m2。 該條文的說明中還特意說明了:“現實中許多房間的窗戶采用推拉窗,固定亮子的形式,大大縮小了可開啟的通風口面積。本條要求確實保證通風口面積。”我們的廳起碼有20-30平方米,這樣說來通風面積豈不是遠遠不夠,是不是這個設計上就存在問題??那么又是如何通過審查出圖的呢……還是說這個控制并不嚴格?請各位建筑師賜教!謝謝
G平臺
韓國建筑事務所100 A給gooood分享了他們在韓國京畿道楊平一座位于山腳下的獨立住宅W+ house。這片讓人稱贊的風景之地賦予了建筑師許多想象空間,最后,建筑師期望用白色,簡單,樸素的體量去承裝人們的生活,并讓建筑和諧的成為自然的一部分。這座小房子是一個居住發生器,同人們一起生活在此,一起擁有回憶,一起變化,一起面對新的每天。
現在好多人都在提倡低碳,提倡自然。不光光在是飲食用度上面要提倡低碳,就連家居住宅方面也可以!早在2010 年上海世博會上,“竹元素”已經成了低碳建筑的“明星”。當城市的建筑正陷入“鋼鐵俠”式的千篇一律之時,建筑師利用竹煥發出不一樣的色彩和表情,成為了鋼筋水泥的森林,玻璃幕墻的秀場,功能至上的設計。 “當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在我們身邊拔地而起,當越來越多的建筑物被我們當做“強大”和“富有”的象征,有沒有可能建造一種既不刻意追求象征意義,又不刻意追求視覺需求的建筑呢?除了高高聳立的、洋洋得意的建筑模式之外,難道就不能有那種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種外力的同時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嗎?” 這段對城市建筑的現實思索出自日本建筑師隈研吾的《負建筑》一書。
導讀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零碳建筑將成為趨勢,從幾十平米的裝配式預制房屋,到幾十萬平米的裝配式預制酒店,再到零排放城市社區,有理由相信,零碳裝配式建筑這種集環保、生態、自然、科技于一體的建筑產業將獲得蓬勃的發展。
一、風口的形式與設置 ①、自然通風送排風口的形式應爭取滿足穿堂風形成的要求。 ②、新建建筑新風、排風口設在承重墻上時,應在主體施工時預留
建筑戶型對自然通風效果的影響.rar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建筑中自然通風技術的作用原理,指出了自然通風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進而論證了在建筑設計中如何實現自然通風,提出自然通風這項傳統的技術要與建筑所處地域的自然地理氣候特征相適應,并輔以實例分析了自然通風與地域氣候的完美結合。旨在引起在地域建筑設計中對自然通風傳統適宜技術的重視。[關鍵詞]自然通風?原理?優勢?地域建筑?設計隨著空調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能主動的控制室內環境,創造前所未有的室內舒適氣候要求,從而使人們逐漸淡化對自然通風這種氣候適宜性技術的應用。然而,在今天全球能源緊張、節能壓力增大、空氣品質(IAO)惡化以及建筑綜合征(SBS)等發生的情況下,人們不得不從新審視自然通風這一傳統的氣候適宜性技術,自然通風這種古老而有效的技術在今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空調的產生,使人們可以主動地控制居住環境,而不是象以往一樣被動地適應自然;空調的大量使用,使人們漸漸淡化了對自然通風的應用。而在空調技術得以普及的今天,迫于節約能源、保持良好的室內空氣品質的雙重壓力下,全球的科學家不得不重新審視自然通風這一傳統技術。在這樣的背景下,把自然通風這種傳統建筑生態技術重新引回現
厄瓜多爾的 “casa san pablo del lago”
3.2 自然通風設施 3.2.1 采用自然通風方式的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應在最高部位設置面積不小于1.0m